【中国质量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乡镇质监员走进高校质量课堂
发布时间:2012-07-25     字号: [小] [中] [大]

    编者按:2012年7月24日,《中国质量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乡镇质监员走进高校质量课堂”一文。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政府组织乡镇质监员赴武汉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学习
基层质监员走进高校质量课堂

    本报讯  (记者曹吉根)“虽说在乡镇做了七八年的质监员工作,但是对于质量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还真没有多少深刻认识,刚刚听了李工真教授的德国质量史课程,看到德国人融进血液里的那种质量意识,以及追求卓越质量给德国人生活带来的影响,我深刻地理解了质量两个字的含义,也明白了德国产品为何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德国经济为何能在经融危机中一枝独秀了。”说出这些感想的人叫徐剑福,是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质监员。坐在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讲堂里,聆听国内质量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教授的讲课,这位在乡镇工作了近30年的基层干部受益匪浅。
    徐剑福参加的是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乡镇质监员 研修班,金东区13个乡镇街道的质监员都接受了培训。这还是 第一次面向最基层质监工作者授课,教授们为此做了特别准备,开设了德意志人质量观的形成因素、我国质量强国战略在基层的实施路径、质量安全事件中的政府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质量在加快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面对新闻媒体、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质量预警等课程。
    “这几堂课程学了,让我们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们知道了原来自己从事的工作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还有这么重要的意义,增加了我们做好乡镇质监工作的动力。”来自岭下朱镇的质监员楼燮坚说,了解了政府责任和企业责任,可以更好地督促辖区企业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了解了德国和苹果公司的质量成功基因,可以更好引导企业抓质量。
    在浙江省,乡镇质监员也成了基层质量监管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和质监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浙江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企业数量众多,而且多数地处乡镇,但质监系统人员有限,产品质量监管范围广、任务重与质监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自2005年以来,浙江省质监局把乡镇质监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质监工作的重要要抓手,通过乡镇质监员,建立起了上接县(市、区)级质监局,下联村(社区)质量协管员、企业质量管理员的监管网络。
    金华市金东区质监局局长毛英告诉记者,金东分局全部工作人员还不到10个人,但是辖区内共有近3000家企业,其中涉及安全类产品企业800多家,特种设备1000多台(件),食品企业、小作坊总计308家。要是没有乡镇质监员队伍,金东恐怕没有办法把质量监督工作完全落到实处。2005年以来,无论是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特种设备、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还是许可证生产企业巡查等,乡镇质监员都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在当前经济转型压力巨大的背景下,金东区质监部门认识到,乡镇质监员不仅要在监管中继续发挥作用,还应该在引导辖区企业树立质量发展意识上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这支队伍做较高水平的培训,于是他们向区政府提出,到我国质量教育最高学府武汉大学开一个乡镇质监员研修班,很快得到了批准。
    金东区副区长楼琅坚认为,此次培训是金东质量工作中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乡镇质监员自身质量素质决定了质监工作的效果,给乡镇质监员开展高水平的质量理论培训,提升这支基层队伍工作素质,可以增强他们工作的能动性。这将提升金东质监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发挥质量要素在金东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原文地址: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yi/600186.html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52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