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质量观测发展报告研讨
发布时间:2016-03-17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2016年第3期(总第221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6年3月18日

 

    3月14日下午,2016年第4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总第199期)在我院201教室开讲。论坛主要内容为讨论2015年质量观测报告初稿。本次论坛由程虹教授主持,研究室全体老师及研究生参与此次论坛。现将论坛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首先,李唐老师汇报了观测报告的主体框架、具体内容及主要创新点。2015年的观测报告总体分为五大篇,共计十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居民对于质量各方面指标的总体评价以及四大维度(质量满意、质量安全、质量素质及质量公共服务)的评价现状,主要从区域对比、年度变化两个维度呈现。相比于前几年的观测报告,李唐老师指出,今年的观测报告增加了对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测量,涉及经济发展信心指数、社会发展满意度和个人发展满意度等方面,形成了内容更全面的珞珈幸福指数。
    随后,研究室老师及博士研究生依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李丹丹老师、陈川博士等认为,报告中数据表格逻辑主线不够清晰,应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数据表达。同时可与前几年的观测数据灵活结合,进行针对性地分析。邓悦老师、杨芷晴老师、陈昕洲博士等均对文章的结构提出了相关意见,认为应当增加对篇章结构之间关系的分析,保持内部逻辑一致。范寒冰老师和宋菲菲博士认为,在分析幸福指数时应以文献为基础,重点落脚于分析。罗连发老师指出,报告未能呈现一个具体主题,建议进一步提炼问题,与前几年的观测报告主题形成呼应。罗英老师针对观测问卷中主观评价的科学性问题,指出可在之后的调查中增加表征消费者行为的客观指标。
    程虹教授对观测报告初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修改意见。他指出,报告首先要注重结构安排,确定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要提炼报告的主题,落脚于供给侧的质量创新改革。
    最后,程虹教授指出,自2008年起,质量问题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质量观测是我院坚持了为期4年的调查项目,是我院肩负的重要责任。因此,全院师生应当高度重视观测报告的撰写,形成高质量的观测报告。同时,程虹教授指出,2015年各项观测指标相较于前几年的波动出现了上升趋势。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中国质量是否从徘徊期向稳步上升时期转变,更加均衡的增长时代是否已经取代了单一物质增长满足需求的时代。
                                                        

(整理人:谭琳)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54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