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痛点之一
发布时间:2016-07-09     字号: [小] [中] [大]

    对经济形势到底怎么看?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决策?或者什么样的决策才是正确的?这些问题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企业,乃至对消费者和每一个家庭,都是每天要面临的基本面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判断,直接决定了这些组织与个人的选择与决策。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组织和个人,面对以上问题几乎都存在着完全不一样的认识,有些认识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产生这种对立性判断的原因,当然有个人的偏好、知识、能力,乃至性格和心理方面的影响,但是这些不同的判断有着一个共同的来源,那就是对数据的把握。正是由于数据的不同,才产生了判断的对立。
    再回到学术上来,我们会发现即使面对同一问题,不同学者基于自身的研究,也可能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自然也是来自于对数据的掌握。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正确的判断决定了未来的走势。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缺乏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那就是来自于对经济现实的科学的数据统计。虽然我们有庞大的官方统计系统,但是相对于中国众多的企业和家庭的市场主体而言,这些统计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同样的统计,我们也需要不同的视角来对它展开正常的竞争。
    正是基于此,我最近和许伟、李唐一起完成了一篇论文,标题是《企业数据质量对实证研究结论偏差的潜在影响——来自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经验证据》(发表于2016年第3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别要说明的是,这期刊物发表了我院包括这篇论文在内的3篇论文,而且是以“经济理论与管理研讨”专栏形式发表,这也说明了这一调查数据的特殊价值。本论文基于在广东开展的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选取企业家创新精神与企业经营绩效、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信贷约束与企业经营绩效等三大研究热点领域,首次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企业数据质量缺陷对研究结论偏差的实际影响,并得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研究现象:如果现有企业数据样本信息缺乏时效性,则会影响对当前中国经济真实状况的准确判断;如果调查样本的抽样缺乏随机性,则会影响对中国企业总体状况的科学推断;如果调查的指标多元性不足,则会造成对企业部分经济行为的测度的统计误差,影响研究结论的精度。
    不仅如此, 今年继续联合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国社会院,在广东和湖北两省开展更大规模的2016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hina Employer-Employee Survey , CEES)。由武汉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师生组成的240名调查员,已于7月9日分赴广东和湖北的40个区域,对1000余家企业、10000余名员工开展调查。无论是调查的企业,还是调查的人数,以及调查的区域,2016年的规模比去年扩大了一倍有余。当然,今年的投入成本更是成倍增加,包括质量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后勤支持系统的建立,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取更高质量的数据。
    今年,广东、湖北两省的相关政府部门也对我们的CEES调查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这一支持的目的也是来自于政府非常希望学术界能基于专业的视角,对我国企业与劳动力的微观变化情况进行独立的数据调查。实际上,去年的调查成果,已经得到广东省政府领导和各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已成为重要的智库成果。
    要提高中国经济的数据质量,不能只是简单的质疑现有数据的问题。对于学术界而言,最重要的是迈开双腿走到经济的一线,实实在在的开展数据调查,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有很多,这其中数据质量毫无疑问是痛点之一,解决这个痛点的关键就是激发社会各种不同类型数据的竞争。只有竞争中的数据,才能得出相对反映经济现实的结论,也才能支撑政府、企业、消费者和家庭的经济决策。
    这一点对学术界来说至关重要。中国经济学理论的进步,并不缺乏丰富的经济实践,最缺乏的是对经济实践的深入调查和数据获取。高质量的经济学研究,一定来自于高质量的一手数据获取。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条: 千万不能忘记
下一条: 高工资的正效应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121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