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16年第6期,“调查报告”栏目全文转载我院程虹、胡德状的论文《“僵尸企业”存在之谜:基于企业微观因素的实证解释——来自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该论文原发表于《宏观质量研究》2016年第1期,全文20000余字,从企业微观因素出发对“僵尸企业”现象存在的微观机制进行了逻辑自洽的实证解释,并具体提出了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办法。
该论文运用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从企业微观因素出发对“僵尸企业”现象存在的微观机制进行了逻辑自洽的实证解释。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研究发现“僵尸企业”的产品质量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家精神显著低于“非僵尸企业”,匹配后参与者平均效应(ATT)分别处于-8.3%~-7.2%、-16.3%~-11.2%、-26.9%~-20.6%之间,并满足因果推断的统计要求。这表明,除财政补贴、金融救助等外部宏观因素外,企业内部微观因素也是造成“僵尸企业”形成的重要原因。研究建议,从根本上清除“僵尸企业”应注重企业内部微观因素的改善。论文还进一步基于研究提出,政府应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有效激发企业质量创新的内生动力;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企业家精神的优胜劣汰,引导生产性、创新性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论文全文,请后续关注网站“发表论文”栏目相应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