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宏观质量管理系列专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
发布时间:2015-01-26     字号: [小] [中] [大]

    我院专家学者撰写的宏观质量管理系列丛书,《产品质量安全网络信息监测与预警研究: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实证研究》《质量责任论》和《质量博弈论》,日前由国内权威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院近年来宏观质量管理领域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
    由程虹、许伟撰写的《产品质量安全网络信息监测与预警研究: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实证研究》一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质量安全评价与网络预警方法》的研究成果,围绕我国质量安全评价与网络预警方法研究,依托于武汉大学质量院的“质量安全信息网络监测与预警服务平台”收集的质量数据进行研究,主要针对由于质量安全评价与预警在理论和技术上的缺陷而导致的我国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对我国质量安全评价与预警的实证分析,并基于国际的比较研究,提出消费者是最主要的质量安全信息源的理论假设。该书通过来自于互联网上消费者的质量安全信息,构建评价企业质量安全的分类模型,包括产品性能、安全性、服务质量、经济性、运营质量和公众形象等指标体系,并应用成熟的网络技术方式,实现该模型对海量网上质量安全信息的智能化分类。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和企业基于这一分类模型的方法,可以更为科学地识别和发现企业的质量安全风险,从而为我国互联网环境下的质量安全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由李酣、程虹撰写的《质量责任论》一书,从主体之间质量安全责任承担的现状、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这几个层面分析中国的质量安全责任问题。该书提出,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对于市场主体的过度规制。在解决方案上,《质量责任论》提出的整体思路是以质量安全责任的“社会共治”实现不同主体责任边界的清晰划分和责任体系的再平衡,并且以激励和约束相容的责任机制改革实现不同主体在质量安全体系中履责的动力机制。
    由张继宏撰写的《质量博弈论》一书,是我院承担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06课题“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关键技术研究”中的任务10(2011BAK06B06-0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模式优化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介绍了博弈论在宏观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以博弈论的理论与方法阐释和分析当前中国质量领域的现象与问题,内容包括质量制度分析与质量公共服务,我国宏观质量管理体系的博弈分析,质量管理组织架构的优化,质量信号的传递模型,质量安全的协同治理机制,质量信息与重复博弈,机制设计与代理理论等。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314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