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国家社科基金网站首页登载我院课题信息
发布时间:2012-05-20     字号: [小] [中] [大]

    编者按:5月14日,国家社科基金网站首页,“项目动态”栏目中“2011年度重大项目(第三批)开题报告之八开题报告之八”,刊登了我院的“我国质量安全评价与网络预警方法研究”课题信息。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原文地址:http://www.npopss-cn.gov.cn/GB/219506/219507/17884280.html

  2012年2月27日,由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程虹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质量安全评价与网络预警方法研究”(批准号:11&ZD158)在武汉大学举行开题报告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张寿荣、刘经南,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周、北京工业大学管理与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韩福荣、国家质检总局监督司副司长刘春燕、湖北省质监局副局长陈专,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邓大松、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马费成等担任评议专家。参加会议的还有子课题负责人颜鹏飞教授、董慧教授、齐绍洲教授以及课题组其他成员、研究生代表等共计80余人。

  会上,首席专家程虹教授作开题报告,详细阐述了本课题的背景与价值,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拟突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主要创新点及特色,团队能力和成果,课题的分工、管理与时间安排,主要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名称、形式及使用去向,资金使用分配,以及对国家社科基金委评审专家意见的采用等。他指出,课题针对由于质量安全评价与预警在理论和技术上的缺陷而导致的我国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重大现实问题,将通过对我国质量安全评价与预警的实证分析,并基于国际比较研究,提出消费者是最主要的质量安全信息源的理论假设;在此基础上,依靠互联网收集和监测来自于消费者的海量质量安全信息,并通过国内首个质量安全网络信息语料库的开发,研究质量安全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借助语义分析、数据挖掘和知识管理等网络信息技术,支撑质量安全实时在线网络预警系统的建立,从而提高我国质量安全评价与预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此,课题设计了六个子课题开展研究:(1)我国质量安全评价与预警现状的实证研究。(2)美、日、欧盟安全评价与预警的比较研究。(3)质量安全评价与预警信息源的基础理论研究。(4)基于互联网的消费者质量安全信息语料库建设研究。(5)质量安全评价体系与网络预警模型和方法研究。(6)政府质量安全评价与网络预警的实现方法与对策研究。

  课题组成员肖宇博士代表子课题的专家,作了子课题开题报告。他主要介绍了基于互联网进行质量安全信息挖掘的关键技术、技术难点,语料库建设技术,以及安全评价与预警的实现技术等内容。

  与会专家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充分热烈的讨论,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提出了宝贵建议。他们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选题意义重大,研究内容具有前沿性和创新空间,尤其是课题组汇集高校与政府的优势研究力量,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计划,为高质量地进行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能够形成原创性或开拓性的成果。专家们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关于本课题的理论研究。课题首席专家程虹教授在开题报告中指出,研究现实重大战略问题,必须以一般理论和规律的基础研究为突破。课题将特别关注质量安全评价与预警信息源的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质量安全评价与预警的相关因素的系统分析等。与会专家对此表示赞同,并进一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评议专家张寿荣院士认为,质量安全,特别是质量评价和质量预警,要将有关的风险以及风险规避的研究与其结合起来,比如社会风险、资源风险、道德风险等。如果这一部分的研究能与课题有相关内容结合起来,那么该课题将在理论上更加有深度。评议专家韩福荣教授认为,质量安全预警的问题说到底是对风险的预警,而风险是潜在的,潜在性也有时有一种恶意的行为,也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所以风险控制有一部分是通过程控制结果,如何找到评价和预警切入点是一个重点难点,所以建议加大理论方面的研究,对质量监管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设计中提出的针对汽车、食品两个行业进行语料库建设和预警平台设计。评议专家刘人怀院士认为,课题涵盖的内容较广,即使投入8000万元的科研经费都不够,从完成项目的角度来说,建议课题组对于食品行业、汽车行业择优进行研究。评议专家刘春燕副司长认为,食品、汽车、电器、燃气这些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同时它们又很具体、很琐碎,但是我们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产品来设计一套预警方法,产品类型太多了,这可能是课题组将来面对的宏观和微观如何把握的问题,要着重于方法的研究。

  第三,关于质量安全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课题组成员肖宇博士在开题报告中指出,课题将重点基于互联网上消费者质量安全信息语义的研究,得出文本对应的消费者安全信息数据的含义。如何确保质量安全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关注。评议专家马费成教授认为,需要建立一个机制和平台,让消费者和有关主体主动提供质量信息,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已给我们提供了这种实现技术,比如现在开放式的Web2.0社区等。

  第四,关于研究成果的转化。课题首席专家程虹教授在开题报告中指出,本课题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和特色,就是将实现质量评价和预警的网络化,即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实时性,第一时间对质量安全状况做出评价与预警。基于这一点,引起与会专家对该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的热烈讨论。评议专家李周研究员认为,在现有的网络社会背景情况下,消费者对某个产品的意见可以很快传递给企业。课题组要将课题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类似于Windows的产品,让企业成为用户,从而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互动联系,最重要的是使得企业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

  第五,关于研究方法。在课题开题报告中,首席专家程虹教授指出该课题将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政府决策部门、企业共同参与课题的研究和开发。与会专家对此表示高度赞扬。评议专家刘经南院士进一步指出,协同创新实际上就是组织创新,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组织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任务或问题进行创新,因而,课题组要在国际范围内开展跨机构、跨系统的协同攻关,打通“政产学研用”,产生真正的协同效益。

  评议专家组组长刘人怀院士总结说:“质量是所有事物最后检验的关键,这个项目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的一个重大核心问题。”他建议,课题组要注意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进一步优化研究内容和目标,聚焦食品和汽车行业,以取得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获取最大的应用价值。

  课题首席专家程虹教授最后对于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布置,并表示课题组一定会把评议专家的整个思想,贯彻在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加大对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判别的理论研究,凝练科学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力争把该课题做得理论上有突破、技术上有创新、应用上有价值。

  (课题组供稿)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501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