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改变,从现在开始——武汉大学大学生质量创新实践学社成立大会纪实
发布时间:2013-04-09     字号: [小] [中] [大]

    (记者 杜宇钒)2013年4月8日下午19:00,武汉大学大学生质量创新实践学社(以下简称“学社”)成立大会暨质量讲坛第一讲在我院多功能报告厅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有我院院长程虹教授,武汉大学校团委科技实践办副主任聂磊,我院副院长宋琼和李丹丹、罗连发、叶斌等老师,以及质量创新实践学社成员100余人。

IMG_0146.jpg

    会上,聂磊宣读了“武汉大学大学生质量创新实践学社”成立决定,宣布由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领导、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筹划、武汉大学社团联合会管理的大学生质量创新实践学社于2013年4月8日正式成立。

IMG_0055.jpg

    武汉大学社团联合会主席徐干城在会上进行发言,表达了校社团联合会对“学社”成立的美好祝福,希望“学社”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活跃校园文化的同时,努力提升自我价值感。“学社”主席于义翔同学和常务副主席梁浩同学分别宣读了“学社”章程和学社年度工作计划的工作报告,提出了学社要以质量实践调研为核心,调动各部门间的合作,为提升社会总体质量评价而努力。“学社”将长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以寒暑假实践调研形式为主要载体,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有关质量调研评比的赛事,并提出在调研过程中要注重“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高层次”,提升学生调研工作水平。

IMG_0089.jpg

    社团成立大会结束后,本次活动进入了高潮,程虹教授做的题为“观测——创新与成功之源”的讲座,拉开了“质量讲坛第一讲”的序幕。整场讲座过程中,程虹教授幽默诙谐的语句与生动活泼的例子吸引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并成功调动了大家对质量研究及观测方法学习的热情。他首先以钱学森先生关于“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提问为引,指出中国“缺乏真实的研究”,并引用钱学森、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例子指出“要成功一定要热爱艺术”。他强调在大学学习中“分析与观察方法”是最需要学到手的,观测是成功与创新之源,希望同学们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需要基于现实观测的基础。他指出,同学们要顺应规律,要做正确的事,凡事先有质则一定会有量。
    会议最后,宋琼通报了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在武大建设“中国质检大讲堂”,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同意由质量院创办《宏观质量研究》学术期刊的消息,并宣读了对聂磊、李丹丹、罗连发等三位指导老师的聘书,正式聘用他们为“创新实践学社”顾问兼指导老师。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96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