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质监局干部人事处唐剑萍副处长:
感谢 给了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聆听了质量院教授专家们的报告,接触了一些新的理论,总之开拓了视野,更新了我们的理念,我们可以不走出国门就了解美国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文化,包括德国的、日本的。通过程虹院长的一个报告,以及两个项目的讲解,我们对中国质量发展的整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回去以后,我们会把这些理论好好地进行回顾,包括讲到的九月份之后的整体技术机构的改革,包括年底即将要推出的标准化体系的一个政策,可能对我们整个质检系统来说都是一个冲击,对我们今后的工作,都是有所启迪的。
我觉得这次培训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具有引领性。质量院2007年建院以来,走过了大概有六年的历程,在程虹院长的带领下, 的研究成果逐渐在全国质检系统当中起到了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同时将质量院的学术研究跟质检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程院长的报告当中也讲到了广东电梯改革的方案,就是一个很好地示范引领的标志。
第二,具有前瞻性。短短三天,我们分享了两个课题研究成果,一是我国质检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二是标准化体制的研究,这两个课题剖析了中国质量发展现状,以及背后产生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也使我们提前了解到我们国家层面在体制机制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怎样进行大数据时代的质量评价,这个要引起我们各个层次领导的高度重视。
第三,具有创新性。 在传授我们质量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调研中国质量的现状,思考中国宏观质量管理的趋势。三天的授课过程当中,时刻都贯穿着一个“人人都是质量建设者”的思想,我们要从最基本、最基层、最基础的发展去思考质量管理,来设计我们的体制机制,来转变我们的观念,来理顺我们的工作,来设计更好的工作模式。
新乡市质监局宣传中心张伟:
去年七八月,我们市局组织了质监局的领导干部来到 参加了宏观质量管理的学习,回去以后,我们将学习体会编纂成了一本书——《初拥最美丽的大学》。这次,我又来到了全国最美丽的大学,和大家一起参加具有特殊意义的百期校友班的学习,聆听质量大师们的教诲,倍感亲切。这三天培训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三天的学习,拓宽了我们的质量视野,让我们学会了正确的工作方法。李工真教授让我们详细了解了武大120年的发展史,能够到这所知名高校学习我深感荣幸。程虹教授创造性地讲了群众路线在我国宏观质量管理中的灵魂作用,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掌握了质量管理的核心。张继宏老师用博弈理论向我们阐述了质量管理的解决办法,增强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廖丽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质量院最新的研究成果,指明了标准化体制机制工作的发展方向,坚定了我们做好质监工作的信心。杜莉教授剖析了美国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文化,让我们学到了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这些知识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在我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杨宁:
这次宏观质量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尽管当前中国社会质量话题不断,质量问题颇多,但是公众对质量研究领域却并不了解,我个人也没有关注过相关理论研究。通过3天的紧张又紧凑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中国质检的现状,当前质检的重点,以及各位老师对于质量问题的前瞻。这些知识如果能过媒体向社会传播,一定能够消除大家对于质检行业的误解,提升公众的“质检素养”。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很迅猛。这次培训令我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已经有些陈旧。每年中国都在发生改变,新的政策法规、社会意识都会改变已有的知识框架,因此时常走进教室,与专业研究人士沟通交流,替换过时的概念和思路,可以使我们永葆思维活力。
长江商报责任编辑周蓓:
现在中国的企业是以规模取胜,最能体现实力的恰恰就是质量。企业规模大或者说知名度高并不能代表其品牌价值。想要成为全球化品牌,必须在世界各国、各市场的业务中获得成功,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业务规模必须覆盖全球市场。
学习质量管理课程,不仅仅让我们媒体人深层次的了解到引发质量事件背后的种种复杂原因,也让我们更加理性、科学地看待我国在转型时期所面临的质量问题,并了解到了如何提高质量及管理质量。同时,这些科学的方法对我们工作的也是有指导作用的。
在杜莉老师的讲课中我们了解到,在推动质量发展及保障质量安全方面,美国媒体所做的贡献,以及美国媒体是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个媒体人的责任感。
湖北日报周芳:
第100期宏观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这对武汉大学质量院具有纪念意义。今年的开学季,在世界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宏观质量课程,既是一种享受思盛宴的过程,也是一种触发思考的过程。中国的质量向何处去?这个问题,是作为一个媒体人要和质监系统的干部都要共同思考的。促进中国质量,媒体责无旁贷。正如课程中,程虹院长提到的,在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是《消费者报告》。这本杂志促进了美国的质量。质量院为中国质量教育做出了积极探索,通过100期培训,已经深刻影响了数千人。媒体将在质量领域扮演什么样角色?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课程结束后,我买了程虹教授的新书《宏观质量管理》和《中国质量怎么了》,与同事们分享。祝愿武汉大学质量院越办越好,为提升中国质量文化做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