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PEC”蓝、“G20”蓝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10-28     字号: [小] [中] [大]

    今年的雾霾比往年来的更早,并且在北方持续时间比往年更长,比往年更严重。目前开始蔓延至东部沿海一带。在河北、河南与山东等部分地区竟然有10米之外看不到对方的程度。雾霾严重程度可见一斑。但今年还有一个现象更值得注意,按照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的动态实时数据显示,在10月13-17日间,北京的成为雾霾的中心,比周围其他城市都严重。如图所示,
 


    根据已有研究的分析,目前对于雾霾形成的原因基本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同,那就是从煤炭(能源)、工业生产一直到秸秆焚烧,大家争议的焦点落在了雾霾的结构与比例。其中对于北京雾霾的成因,较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北京的雾霾,主要原因是周别地区雾霾的输入形成的。但是,本次雾霾情形却给上述两种结论给予了极大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如果煤炭燃烧、工业生产等是一个区域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那么北京的雾霾应该是最轻的,而不是最为严重的。众所周知北京市目前能源结构中,煤炭比例已经下降到8%以下,产业结构中三产的比重已经超过70%。那么雾霾的主要贡献者是谁,需要新的讨论与分析。第二,如果说北京的雾霾是因为周边地区输入导致的,那么北京周边的雾霾是如何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北京上空,并且稳定的停留在北京的?
    如何化解雾霾危机,也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不由让我想起曾经APEC蓝与G20蓝,当所有的生产与消费同时都停下来的时候,蓝天自然就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APEC蓝与G20蓝其实为研究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自然实验”,我想着相应的研究可以回答上述问题。但是,APEC蓝与G20蓝有一个共同的行动就是对于周边方圆300、600公里以内的生产活动限停。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另外一个可能原因,就是中心城市周边300公里左右的一个贫困带。最典型的就是环北京500公里贫困带,由于北京超大城市的虹吸现象,导致北京周边的高质量劳动力与资本都向中心城市聚集,而低质量的劳动力与资本被挤出中心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产业不断地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向周边不断的转移。但是,中国各地政府的发展几乎是自我负责的,为了本地的发展,这些三高产业还是依旧在运转,仅是转移了一个地点。这就导致环北京地区,不但是贫困带,而且三高产业带。其实如果环北京贫困带能够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的投入与使用,我想这种情况会得到极大的改善,目前的情形很可能这些地区的治屋设施根本没有启动,或者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但是,从发展阶段而言,这些地区又不得不走传统的道理,如果加大治理污染的投入,那么这比费用应该如何分担呢?我想依靠市场的手段解决雾霾的问题依然是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北京拿资金出来帮助环北京带的发展,这才能达到双赢。另外,在同样天气条件下,北京雾霾比其他地方严重,我想交通是贡献要比研究的结论更大。这一点从每年的过年7天假期,北京的空城情况与空气质量可以印证这一观点。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3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