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的期间,正是雾霾肆虐我国华北到华东大片领域的时候,更加凸显了当下我国“空气质量管理”问题的迫切性。大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概括起来就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与均衡问题。也就是,解决我国空气质量问题应建立在不损害或者尽量少损害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怎么进行有效地环境保护与提升我国空气质量。那么,我们不由地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是否存在经济发展较好并且环境保护也较好的国家或地区呢?
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对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绝对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比我国做的好的国家都应该是问题的答案,最为典型的应该就是以瑞士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也有美国、日本这样我们经常比较的国家。虽然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现象在各个国家都存在,但是代表各个国家的每条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曲率”与“梯度”却是非常不同的。如图A与B两条曲线,都是倒“U”型曲线,但是很显然,我们应该通过“治理”使得曲线B向A发展。

如今空气质量较好的一些国际都市,例如,伦敦、巴黎、苏黎世、日内瓦、洛杉矶也都经历过严重的空气污染时期,其治理结果应该都是由曲线B向A努力的结果。例如,1943年7月26日,这是洛杉矶雾霾第一次较为严重的袭击,当早晨居民从梦中醒来,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以为受到了某种化学武器的攻击,这里的居民本以为是一个偶然的天气,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洛杉矶人民与雾霾斗争了尽50年的时间。2008年,洛杉矶人奇普.雅各布,通过数年的资料搜集和比较,出版了《雾霾之城——洛杉矶雾霾史》。书中通过大量的史料,告诉我们雾霾是造成疾病的一个重要诱因。2013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对外宣布,确定雾霾为新的致癌物,致癌级别与吸烟、吃发霉的事物、遭受紫外线辐射、呼吸加权等归为一类。10月24日,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专门就此问题发表了一篇详细的报告,而研究的对象还是居住在欧美的人群,那里的PM2.5的含量,大约为20~30微克左右,而我国的雾霾指数经常超过300微克。
但通过比较这些现如今空气质量大幅提升的城市,其空气质量管理的一些共性的治理手段较为相同。其一,就是控制区域煤炭消费量;其二,就是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其三,居民的环境保护知识传播与素质提升;其四,就是完善的环境立法与执法。
对于控制区域煤炭消费量,在“空气质量管理”大会上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要控制区域煤炭的消费与排放,我国许多省也都提出了“煤改气”计划,但是,随着“煤改气”项目的推进,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天然气供需缺口急剧扩大,使得这一方案在近期得不到有效的实施。那么“煤清洁燃烧”技术的利用与推广,就成为了必然,未来虽然我国页岩气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
但是,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大会的讨论非常热烈。但较为集中就是柴油车尾气排放是PM2.5的组要构成要素。到底是我国柴油货车质量问题,还是柴油本身问题,亦或两者都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欧洲有50%以上的车为柴油车,包括小汽车也是如此,那里推广柴油车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我国却成为了一个问题,更为矛盾的就是,按照交通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吨公里货运油耗竟然才为2~3升油,比发达国家的6~8升油更为先进,意味着应该排放更少。有人说,这是我国统计数据的问题,但是根据我国货运实物量及柴油消费量的核算,吨公里货运油耗2-3升油才能达到能源的平衡,那么摸清我国货运柴油的燃油经济性就成为一个基础性工作。未来随着车、油质量的提升,柴油车也应该成为我国节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可以发现,提升工业品质量与工业技术将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路径,麦肯锡在其发布的报告《绿色革命》中,在其“减排情景”设置中,将提升工业品质量作为一个重要设定,经过模型计算,给出未来随着我国工业品质量的提升将为我国空气质量的改善做出23%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