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未来城市环境质量保障的根本
发布时间:2013-10-31     字号: [小] [中] [大]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交通、建筑相对集中的城市,城市便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高排放、高污染、高消耗”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发展起来的城市正逐渐转向面向人民生活提高服务的综合区。例如,美国的华盛顿、纽约;日本的东京、名古屋;欧洲的伦敦、巴黎;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而其具有生产功能的工业企业更多地向物流发达地沿海、沿江、沿路等人口相对稀疏的工业区转移,随着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更多地在生产端给予处理与限制。例如,CCS技术的引用与普及,煤炭脱硫技术的普及,IGCC技术的推广等等,都能有效地降低因燃煤带来的城市污染。未来城市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交通领域的机动车尾气排放。例如,2013年根据北京市环保局报告,北京现有机动车535万辆,每年消耗车用燃料越700多万吨,年排放污染物总量约90万吨,含碳氢化合物7.7万吨,氮氧化物8万多吨。对北京市PM2.5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各大城市都要面临相同的局面。城市居民对人居环境越来越关注的背景下,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城市治理环境质量最为有效的手段与路径。那么新能源汽车技术成为必然的选择。
    2013年陆续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与技术也为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可能的方案。例如,有高端的特斯拉纯电动跑车,也有大众刚刚发布的面向大众消费者单人汽车,100公里油耗仅为1升油,2014年在中国上市,售价定为约4万元。还有奔驰F125,宝马I3,现代E4U,布加迪TypeZero,这些新能源汽车从电池技术的轻型化以及续航能力都已经完全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基本在400公里续航能力作用,奔驰F125更是续航能力达到1000公里。这使得消费者选择纯电动车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将有效地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由于电动车的能源转化效率是传统汽柴油机动车能源效率的3-4倍,在未来相同的城市出行需求的条件下,则仅需要传统能源供应量的四分之一,可有效地降低城市能源的需求量,可进一步减少城市污染物的排放。
    随着,纯电动车电池技术及储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家庭的汽车将成为家庭的能源供应体,除车身覆盖太阳能薄膜电池,白天吸收太阳能补充能源外,晚间通过错峰充电,使用晚间价格更低的电力将有效地调节电网供电的波峰波谷差,更加有效地降低电网的损耗,减少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同时降低家庭生活用电的成本。 可以预见,新能源汽车技术将彻底改变城市生活的模式,也是城市管理者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政策工具。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05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