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曾经是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连续多年两位数的进出口增长速度与GDP10%左右的增加速度并行。但是,每一次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之后,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长都会陷入困顿,但还没有一次像2008年的这场金融危机给其增长带来了如此长时间和程度如此深刻的挑战,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自2008年之后很长时间都处于低迷状态。

几年以来,这种困境没有显著改善的迹象,今年以来反而愈发严峻。第一季度进出口各项数据与之前几年的同期相比都处于负增长状态,成为拖累GDP增速的重要因子。相反地,贸易的增长却成为德国、英国成功复苏的重要支撑,而德国贸易增长的动力无疑是其产品质量的相对优势。反之,中国进出口产品质量状况如何呢,是否这种羸弱的产品质量成为阻碍外贸复苏的障碍?我们首先需要用数据刻画我国外贸产品质量的走势,而可以用进出口数据构建反映行业产品质量状况的指数。

在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广泛经济类别分类(Classification by Broad Economic Categories,BEC)当中,可以比较粗略地将产品归集到不同的行业类别当中, BEC中 产品一分位各个类别的含义可见下表所示。

在这种分类下,利用产品进出口的贸易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从1984年到2011年,中国不同行业的出口产品相对质量状况。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从较长的时间序列来看,大部分行业分类当汇总的中国出口产品的相对质量状况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改善,除了第三大类,所谓的燃料和润滑油。

同样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食品和饮料类的出口产品质量有上升趋势,而第四大类的资本货物出口产品质量不断缓慢下降,其他如食品和饮料、运输设备及其零件和其他消费品的产品质量在不断波动,维持较低水平的平衡。

至于进口产品的质量,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第1类别中食品和饮料,以及第2类别中工业供应品的进口产品质量有微弱的爬升趋势。燃料和润滑油,以及资本货物(运输设备除外)及其零部件这些贸易品的质量处于波动状态。其他消费品和未列明商品的进口产品质量有不断上升的轨迹。
总而言之,中国的外贸产品,尤其是出口产品质量几十年来,其相对水平没有太大的改进,这可能是影响中国外贸持续增长,尤其是抵御金融危机这种强烈外部冲击的重要软肋。不过,为了进行细致的行业分析,还需要对照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重新的归类和趋势的描绘。
1BEC一分位数的分类可以参见http://unstats.un.org/unsd/cr/registry/regcst.asp?Cl=10&L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