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支撑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5-09-15     字号: [小] [中] [大]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是企业家领导的企业。产品创新是这些微观主体所有创新活动中最为广泛,最直接迅速产出经济效益的一类,也通常是所有微观企业创新活动的最终产出形式。彼特认为,创新本身就是各种新组合的实现过程。与一般的创新活动一样,企业的产品创新活动是对企业现有各种生产要素、外部投入要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程度更深的应用和整合,这一过程是上述各种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优化配置。
    这种产品创新的“新组合”,包含了研究、开发和创新这样一些连续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更深层次的社会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马克思本人在其《资本论》当中也提到了这种创新的“新组合”的创生过程,不过他强调的是技术进步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和利润递减规律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在旧有知识当中系统地创造新的,有经济价值知识的能力。产品创新显然并非仅仅是建立在物质投入要素之上,也改造和创造着新的生产关系。
    熊彼特本人是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这本著作当中首先创造了“创新”、“企业家精神”和“创造性毁灭”这些他经济思想最耀眼的词汇的,显然他对这种微观产品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深刻的认识。在熊彼特的分析中,创新是微观企业的内在生产过程,是企业间竞争的产物,是行业结构变动的动力,如果说以上还都是我们通常所认识的微观经济世界,那创新所带来的经济运行打破前一个“循环流转”的死水微澜,向另一个层次的“循环流转”演进的趋势则是整体经济变动,或者称发展的运动规则。创新带来了整个经济系统的生产率的提升,是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同样创新带来了企业利润的提高,这是企业家寻求创新的原始动力。但毫无疑问的,创新并不意味着这这种利润的提高是以工人收入下降为代价的,工人通过在新的社会生产过程当中贡献更大,收入会相应提升。创新是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帕累托改进的过程,产品创新能够成为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未来长期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石。。
    创新的主体是微观主体,其整个过程都主要体现在微观生产和流通过程当中,但其效应常常是全社会的、会产生多样化、有益的宏观经济后果。同样的,这也需要政府通过适当的方式激活、乃至推动微观主体的创新意愿和创新活动。苹果公司显然是目前全球最受益于产品创新活动的企业,然而根据Mariana Mazzucato的案例研究,苹果公司的各种创新产品,从IPOD,到IPAD,苹果电脑,一直到其最著名的IPhone,都离不开美国政府支持和提供资助的创新活动在背后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政府提供的研究资助使得IPOD的发明成为可能,才会有后来的IPAD和IPhone,而苹果推出的每一项产品创新背后所依赖的硬件和软件的革新,没有美国政府在半导体产业、化学工业和软件产业上的国家战略支撑都绝无可能成功。政府在当代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政府并非直接的创新主体。政府在这个创新体系中,或者说我国政府在当前倡导的“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潮流里,以微观经济优化支撑宏观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战略姿态和战略措施是,大力支持那些有重大风险的、激进性的创新领域,如制药、生物科技等,以有形之手,通过公共财政和政府开发银行为创新活动提供资本推手,致力于建设全社会的创新生态体系,等等。促进微观主体创新活动的生成和演进,应该是每个致力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政府的政策重心。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329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