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检验监管宏观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课题研究成果讨论
发布时间:2015-04-16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2015年第10期(总第191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5年4月11日

 

    2015年4月8日,江苏检验监管宏观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江苏班)课题讨论会在我院活动中心召开。本次讨论会邀请了程虹教授参加,江苏班全体成员、我院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就江苏班所研究的12个课题进行了讨论,并认真听取了程虹教授的意见建议。现将讨论会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首先,第一组的汇报人陈建彬和许明良就该组负责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与应用体系》和《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成效统计及管理制度》两个课题展开汇报。他们主要说明了什么是“质量安全”,详细介绍了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建立的可供借鉴的收集与应用体系,说明了我国现有采集与应用体系的不足之处。程虹教授指出,科学研究需要增强责任心,目前我国进口管理仅验证而缺管理,进口产品使用的风险信息未面向消费者,我们需要以现存问题为导向,面对问题,透彻分析进口商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分类、应用,以让消费者获得产品质量风险信息为目标。同时可以借鉴美国CPSC预警系统,建立从复杂输入到简单输出的业务流程,通报技术机构等信息。理论上,可以查阅风险理论研究,分为面向对象、时间、个体特征的风险,并基于风险分类信息,明确产品对使用者可能的风险。
    第二组宋广三就该组负责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或质量安全指数)》和《进出口商品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工作体系》两个课题展开汇报。首先对“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两个指标的含义做了较为科学的定义,并将本课题的研究限定于“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符合安全、卫生、环保要求,反欺诈以及不造成人们财产损失”的范畴。其次,提出了如何处理“由于各个指标统计时间上的不同步造成应用的困难”以及“是否可以采用单位价格比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指标”两个困惑。最后,课题组汇报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及获得的相关奖项情况。程虹教授指出,课题研究的方法比较规范,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指标分析的相关论文、材料,也发掘了一些其中的内在规律。由于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安全信息和附属特征差异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拆分、明晰课题中提出“进出口”的概念。此外,建议使用利润率替代价格,作为衡量质量水平指标,以此也能破解近年来大肆宣扬“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近年连续大幅下滑”的论断。
    第三组的李雷和尧靖,分别就《出口退运调查工作体系研究》和《江苏局进出口商品宏观质量安全管理框架体系》两个课题进行了汇报。李雷对《出口退运调查工作体系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做了介绍,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对现行出口退运调查工作体系的研究,并分析出现行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性建议和措施。程虹教授首先肯定了该组同学们在课题上做出的努力,认为该课题范式规范、内容丰富,同时也给出后续研究的相关意见,建议紧扣研究主题,将出口退运本身和出口退运工作体系做出清晰判断,同时可以增补研究进口商品退运的相关内容。尧靖汇报了《江苏局进出口商品宏观质量安全管理框架体系》课题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破题思路,初步拟定的研究内容以及论文框架,并将初步设想的质量安全管理框架做了呈现,最后提出该课题目前面临的一些研究困惑。程虹教授根据汇报内容建议该课题要抓住两个主线,一是要着重探讨进口管理,以进口带出口的思路进行,二是要开展面向客户的研究,满足顾客的需求。针对学员对该课题在理论基础上的困惑,程虹教授指出宏观质量管理可以利用有限政府和质量共治两个基本理论,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
    第四组陆志军和朱品球就该组负责的《江苏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宏观管理信息化平台》和《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工作体系》进行了汇报。陆志军对《江苏进出口商品宏观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做了介绍,针对目前系统内外进出口商品信息资源条块分割、杂散乱等问题进行整合、分析,并以面向消费者为主对外发布。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设计信息系统集成路径,解决碎片化问题,实现数据之间的互相关联性,但困惑在于现实中对工商、医院及第三方机构等外部信息难以收集和获取。对此,程虹教授指出,一方面应按照互联网思维,在设计路径时突出消费者消费信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改变原有检验模式,变主动检验为被动检验。第二项课题(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工作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规范和实证分析,就检验鉴定机构市场乱象及监管难等问题,设计有效的监管机制、解决路径。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管理经验,下放审批权至直属局,并设计强制信息申报制度,实现检验信息公开共享。但困惑在于如何解决人员管理问题。对此,程虹教授指出,关于信息申报制度,可以参考环保、建设、交通等部门对第三方机构管理的相关做法,而关于人员管理问题,应改变保姆式做法,形成共同治理,培育检验市场成熟,通过行业协会、行业自律来管理人员资质和素质水平。
    第五组朱烨和张振宇就该小组负责的《出口商品通报、召回案例调查管理工作体系》和《进出口商品监督抽查工作体系》两个课题展开汇报。朱烨就《出口商品通报、召回案例调查管理工作体系》这一课题首先阐述了监督抽查的意义、主要内容、性质和特点,着重指出了现行监督抽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从监督抽查的范围和重点、数据的主要来源、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政策改革,并对监督抽查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建议。张振宇就《进出口商品监督抽查工作体系》进行了汇报,认为本课题比较偏重实际操作,属于微观性质,加之缺乏国外通报召回案例,可借鉴的材料比较少。程虹教授指出,课题研究的方法规范、逻辑清晰,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这些都值得肯定。但由于现行政策是紧缩性财政支出,专项经费不足,很难实现由国家直接拨款,课题组必须解决经费来源问题,建议学习国外先进做法,由商业模式获得。在实现共治的过程中,课题组还需解决“结果去哪里”的问题,建议建立一系列的消费者模块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六组马进和陈波就该组负责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政策评价体系》和《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体系》两个课题展开汇报。首先,他们指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建立政策评价以及出口示范区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简要介绍了国外政策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现有的类似示范区存在的共性和缺陷。再次,指出了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尤其是着重分析了安全政策评价课题中拟采用的三级评价指标的构成,以及在研究中借鉴的模型和研究方法。最后,马进博士集中展现了他们课题组已发表多篇论文的基本成果。程虹教授指出,全班同学都要学习马进同学的钻研科学以及陈波同学带病汇报的精神。针对质量示范区,建议质量安全示范区不仅仅是产业集聚区,更应是文化集聚区,要注意文化建设,引导企业追求质量卓越。在示范区共建设中,要注意引入市场机制,将示范区建成质量文化的开放区、质量管理能力的交融区、质量大数据的共享区。
    各组汇报完毕后,程虹教授做了总结性发言。他首先对江苏检验监管宏观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在入学大半年以来已完成的科研成果表示祝贺,为他们在重返大学校园后学习到的科学分析方法和思维能力而欣慰。程虹教授指出,在江苏检验检疫局党组“带着问题学习”“开放性交流”等思想的指导下,在学员们的勤奋努力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得到集中反映。程虹教授还对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提出几点希望,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完成相应课题研究的后续工作,并收窄研究范围,聚焦研究内容和重点,切忌泛泛而论。最后程虹教授对江苏班学员已取得的成果表示感谢,并预祝大家在科研道路的未来能够更好!


(整理人:韩笑、江斌)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4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