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2015年第12期(总第193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5年5月1日
4月28日上午,2015年第8期(总第172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在我院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论坛以“质量大数据库建设”为主题,论坛由邓悦博士主持,程虹教授及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现将论坛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论坛共有五项议程,首先由罗连发和李唐老师对产品质量数据库北京调研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并提出了下一步建设思路。两位老师通过与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收入调查(CHIPS)的交流学习,以期对我院今后的调查方法与技术进行优化。罗连发老师对两校的调查进行了简要的背景及方法介绍,随后总结了主要的收获和启示,主要有抽样随机性的经验、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专业的技术支撑与管理团队、调查员的专业化培训、样本跟踪以及时间进度表的设计等。在场的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杨芷晴老师和余凡老师提出在一定的损失率下为保证样本数量的规模,抽样框如何选定,如何进行抽样,调查过程的管理等等问题;余红伟老师进一步提出调查时间和人员的安排情况应当妥当协调;许伟老师则提出数据库建设中的成本问题,一份有效问卷的成本大约为多少?罗英老师则就数据库建设后知识产权的分配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李艳红老师则关注固定样本的维持上有没有特殊的经验。
接着,程虹教授做总结指导,他首先强调质量院的研究必须是基于实证的,号召全体研究人员和学生学习CHARLS 和CHIPS建设过程中两位老师的严谨和坚韧的精神;他提出产品质量数据库的建设必须要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国内合作;并提出还需进一步就数据库建设中的成本、调查问卷和抽样等问题进行调研。
论坛的第二项议程,李丹丹、罗连发老师以及胡德状同学汇报了2015年质量观测优化方案。李老师从抽样方案及实施和调查组织及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目前质量观测的样本采集方式没有完全采取随机抽样原则,观测样本的概率分布与真实总体的概率分布有可能存在不一致,造成一定的“选择性偏误”,因此建议借鉴其他数据平台做法,采取随机抽样方式。为保证调查过程的质量,李丹丹老师建议增加督导员,现场巡查,负责片区过程管理及事后质量控制;她建议可以开发APP,监控调查员的调查路径与过程,实时录入数据。在调查员的培训与管理上,她建议在调查员招募时增加知识测评和心理测试环节,并扩大调研员的范围,加强与外校的合作等。 罗连发老师则从数据管理及使用、问卷改进及优化、成果应用及推广方面提出优化建议。首先,他建议实行数据管理的平台化,并在数据录入上采取对录的方式,并由专员对数据进行专门的清理,以及所需匹配性数据的收集;他建议通过对部分指标与选项的调整来优化问卷,主要是建议加入“不适用”的选项,增加区域质量调查问卷由当地质量监督部门填写,将公民质量素质部分的调查客观化;在观测报告成果发布及运用上,他建议年度观测成果在维持现有主观评价指标的样本观测的同时,可以进行一些专题的子调查,突出政策性、时效性,回应社会热点。
程虹教授就2015质量观测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2015年质量观测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动,首先要就“消费者质量调查”、“消费者质量评价”和“主观评价”这几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的思考,进一步定位质量观测的学术价值;其次如何构建更具因果性的计量模型是质量观测必须解决的问题;再则他论述了质量观测的理论假设,就是消费者质量评价与行为如何影响内需,以及优秀的产品质量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最后他提出2015年质量观测要在宏观上满足经济预测的需要,并加大固定样本建设。
论坛的第三项议程,由张继宏老师就十二五项目成果与结题情况做汇报。我院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06课题承担了安全责任划分方法及责任体系研究、安全监察模式优化研究、安全检验模式优化研究三个子课题。本课题以有效降低特种设备风险,构建更好的激励-约束相容的监察体制,形成多元共治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为总体研究目标。通过对九个特种设备事故和质量安全事件案例的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缺失严重,对监管主体过度问责挫伤了其履责的激励,并进一步进行了责任理论的创新。通过对香港、美国、欧盟、日本、法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分析发现,发达国家特种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立法监察、技术保障和工伤保险三者为主的稳定体系,我国应设立唯一一个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垂直管理全套流程,同时由地方和企业本身参与协同管理,发挥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共同治理能力。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为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改革提出了目标设计和初步的改革思路。最后张老师介绍了项目成果应用的实例——广东电梯改革,通过首负责任制、定期检验与监督检验分离、引入保险机制,进行质量的制度创新,广东电梯万台事故率由2012年的0.17降到了2014年的0.04。
论坛的第四项议程,由罗英老师汇报湖北省电梯安全监管改革项目开题的准备情况。首先她对该项课题的名称、期限、经费来源、课题组成员等基本情况做了简要介绍,接着介绍了已完成的开题准备工作,包括2015年3月20日与课题委托方召开协调会形成课题研究计划,以及通过运用“共同治理”理论、提炼国内已有的电梯安全监管改革案例的一般性规律经验,结合湖北省电梯安全监管的实际情况、完成了课题的初步论证,并明确了子课题的架构。她还对下一步完成项目任务书、进行实证调研工作的安排进行了简要汇报。最后她就开题报告会的定位、人员邀请、研究进度安排和课题预期成果等有待进一步讨论的开题准备工作进行了探讨。
程虹教授进一步对该课题的终极目标做指导,湖北省电梯安全监管改革项目要产出一系列质量规制、共同治理、质量法治的论文成果,并形成《湖北省电梯安全使用条例》住家建议稿。他强调该课题的研究在方法上要加强对问题一线的调研。
论坛的最后一项议程,由邓悦老师就与杜克大学合作方案进行汇报。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作成立的学术机构——国际质量治理研究中心,隶属于昆山杜克大学。研究中心将通过国际会议、研讨会、合作论文和其他公共政策、法律、经济学领域的学术活动等形式,研究中美质量治理政策比较,以及发展中国家质量治理的公共政策问题,并促进该领域内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的学者、教师之间跨学科的对话与合作。研究中心将充分依托和利用合作双方的优势资源、建设双向互动的国际化交流机制、构建日常化和机制化的学术讨论制度、建立完善的硬件设施保障与资金保障制度,通过深入实践调研,保持与相关领域政府决策部门、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研究成果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方案或咨询建议。
程虹教授指出与杜克大学的合作是质量院发展的重要契机,有利于建立学术研究的平台,他认为合作计划还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深化,围绕消费者和拉动消费需求展开,在合作机制上突出质量院面向问题现场的优势。
(整理人:沈珺、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