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项目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5-06-05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2015年第15期(总第196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5年6月5日

 

    2015年5月28日下午,“扬州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项目研讨会在我院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邀请扬州市质监局副局长彭金山、质量监督处处长赵建利就此项目进行专题研讨。杨芷晴老师主持论坛,程虹教授、罗连发老师、余红伟老师、陈川博士、刘美博士及参与此项目的2014级硕士研究生参加研讨。现将论坛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论坛开始,杨芷晴老师首先欢迎扬州质监局彭局长一行来到 就“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项目进行指导,并对前期扬州质监局支持我院在扬州开展的实证调研工作表达了感谢。
    彭局长首先发言。他指出,扬州市质监局委托 开展“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的课题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进行该研究主要是为了明确质量在目前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即质监部门如何推动政府工作。扬州市政府连续多年对地方质量工作进行考核,这些考核确实也起到了作用,比如标准提升、名牌增加等,但考核面窄,偏重标准、计量、质量、特色、打假、名牌等,继续按照这类指标体系的进行考核,层次太低,无法满足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扬州市质监局作为质量强市推进领导小组的关键成员,需要建立新的考核指标体系,做好经济增长质量的考核工作,形成最终文稿交由政府。扬州市政府有关领导一直以来对质量工作十分重视,尤其关注“大质量”领域。此行目的主要是了解此课题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研究方向、内容作进一步的探讨。
    程虹教授对课题的总体设计、研究方法、主要结论以及目前进度进行了总体介绍。程虹教授表示,课题组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标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优化,立足扬州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开展了主客观、宏微观相结合的问卷调查,并基于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提交了详细的研究分析报告,已取得丰硕成果。下一步,会根据扬州市质监局的具体要求,确定具体指标的研究和评分细则,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方便各部门使用。
    接着,罗连发老师代表课题组对两个课题作了阶段性的成果汇报。首先,他从整体上介绍了项目研究情况,包括项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进展,重点讲解了产业质量竞争力测评模型和经济增长质量三维度评价模型。其次,介绍了广陵区产业质量发展报告。从文献分析和理论基础的角度,分析了质量竞争力评价的两种评价思路,运用已有的质量管理理论和竞争力理论,结合质量竞争力的已有定义提出现有评价模型的不足,并基于波特竞争力钻石模型,由此进行了修正,把产业竞争力分为质量、竞争、环境三大维度,构建起产业质量竞争力模型。结合区域统计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展开课题研究,从制造业的宏微观分析以及服务业的角度,测评广陵区产业质量竞争力的实际状况。接着,罗老师介绍了扬州市经济增长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在理论研究中,已有的文献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考核,主要基于主观、客观或综合性评价视角,现有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在理论上仍主要是“增长”的理论而不是“质量”的理论,其测度评价主要以客观指标为主,缺乏基于居民的主观感知的评价,并且没有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核心政策建议。在政策实践中,从国务院办公厅《质量工作考核办法》、《江苏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到扬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指标,这类政府经济增长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偏重于微观的质量工作,而未充分考虑综合性的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解和界定仍然是不清晰的。基于此,我院提出了基于主客观统一的经济增长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从物质福利、社会福利、个人生活三维度进行测度,认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包含了固有属性与满足需要两个方面。固有属性主要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客观方面,如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社会福利的改善等方面;而满足要求则是指该区域的居民对于经济增长成果的主观满意评价。本课题的基本理论假设是微观产品服务质量是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基础,因而在进行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设计时,着重突出了对于微观产品服务质量的客观与主观评价。在具体的指标选择上,充分参考了政府已发布的经济增长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每个指标都能够对应具体的业务部门,指标体系共涵盖了发改委、工商局、经信委、商务局、财政局、国土局、旅游局、人社局、卫计委、质监局、检验检疫局等26个相关部门,使其能够成为具有充分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这一指标体系的进行进一步完善与修正,并根据数据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随后,赵处长、沈主任分别就项目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想法,双方进行了交流。赵处长提出,本课题目的是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直观、可操作的考核打分表,以考量扬州各县市区所处的位置,因而课题研究成果应为经济社会服务,需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沈主任建议,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加公共服务检测平台这一项指标,并且需要考虑数据来源,特别是主观评价指标数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最后,彭局长总结道,已有的研究成果很有深度,体现了“大质量”的概念,此行收获很大。 在短时间内,运用大量的模型、理论、数据建构了一套完整、有深度的经济增长质量考核体系,并有效的利用宏微观层面的数据,以苏南四城市为例进行验证,成果显著。通过这种验证对比打分的方式,能真实地反映扬州所属的层次,并且从中看到扬州的短板和长处,意义重大。随后,他也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建议形成一个动态考核体系,根据对比同类型的城市找出扬州市的短板,对分值进行微调整。针对短板加大分值比例,考核短板而非长项,形成一个动态分值的考核体系。第二,在考核指标体系表中,围绕指标本身进行详细说明,包括指标的具体含义、计算方法、评分细则。第三,基于指标数据的计算、统计与分析,形成政策性建议稿,以供政府部门采用。

(整理人:韩笑)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54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