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2-06-29     字号: [小] [中] [大]

摘  要

    食品安全问题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它不仅关系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也是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分不开的,为了确保我国食品安全,我国正在不断的强化政府在食品安全中的监管职责。政府作为监管主体,参与立法、服务社会、执行监管、引导行业是政府的职责。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监管模式是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该模式为增强我国食品安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本文首先描述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阐述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界定、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确立及其职责和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意义;其次对我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评论,主要说明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我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和我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再次例举出我国流通环节食品造假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解析,得出流通环节造假售假的几点思考;然后再通过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的经验,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得出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最后通过以上案例和发达国家的借鉴,提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有效监管的几点建议:一是因地制宜,提升食品流通许可效能;二是推行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经营主体挂钩;三是建立在风险评估基础上的信用监管;四是改革目前多部门分工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五是建立有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家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社会综合监管方式;六是严格食品准入制度,杜绝劣质食品进入市场;七是逐渐建立食品溯源制度与“问题食品”的召回制度;八是大力开展消费者教育;九是为便于监管和降低监管成本,可考虑在城市周围建立中小食品企业的加工区。
    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小到影响公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大到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面对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新问题,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流通环节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4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