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最需要思考的是宏观质量管理学科的发展,所以这篇专家视点就专门谈学科问题。宏观质量管理学科是一个极有前途的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性学科,经过几年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凝练学科下各领域的关系。
一、从历史看学科的发展
关于宏观质量管理的学科定位,我的《宏观质量管理》教材中有明确阐述,那就是政府对质量进行总体管理,并进而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能力的科学。我们今天有必要对这个表述进行进一步的凝练和提升。
所谓的宏观,到底是指什么?政府的质量管理无疑是属于宏观领域,但质量的宏观领域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经济增长质量。
9月5日我受邀在西安讲课,早在2011年,西安市已经提出“五大质量”,即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质量,并成立了五大质量领导小组,市长亲自抓质量工作。目前,深圳市许勤市长所提出的“深圳质量”,也绝不仅仅是指产品质量这些微观领域,而是指宏观领域的经济增长质量。
“五个质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其实就是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其中,工程、产品、服务、环境质量属于微观领域,其核心是促进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这几年的研究成果已经证明:只有微观质量的提高,宏观质量才能得到提高。并由此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假设,即宏观质量的提高建立在微观质量之上。《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刊发了我院罗连发老师撰写的《产品质量如何决定经济增长质量?——基于山区的实证研究》,文中具体阐述了这个理论假设。这篇文章已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宏观质量管理的定位,应该是政府用宏观的方法来管理微观质量,进而通过微观质量来促进宏观的经济增长质量。
二、宏观质量管理学科的前瞻分析
国际学术研究的主流是基于对如何通过产品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但是国际上对这一主流的研究十分薄弱,既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假设和逻辑,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我们院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系统研究,正是对这一国际学术主流研究的发展。未来中国无论是基于部门之间的合作,还是某个部门的工作重心,都将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就是《质检调研》选择刊发我院基于产品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研究成果的原因。
目前,我们院正在做的两篇论文,一篇是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分析,一篇是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文献分析。我们院研究经济增长质量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基于微观产品质量支撑的研究。它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领域构成:
第一,基于对微观产品质量和国别制造,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基本理论的研究。我们院一直在研究质量史的课题,我坚持认为,质量只有与我国两千多年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才能构成真正的质量史,真正的质量必须要能促进经济发展,离开经济发展而空谈的质量是不存在的,而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第二,基于对质量治理的研究,包括对标准、技术机构等的研究。我们院罗英老师撰写的《产品质量规制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原理与案例的双重诠释》,具体阐述了什么样的治理/法律规制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共同治理的研究,我们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方法,探讨能促进经济增长、保障消费品安全的制度;研究得出治理技术机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最好的方式之一;通过研究标准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标准是一种市场秩序,是介于强制与自发秩序之间的一种更有效的秩序理论的假设。
第三,质量大数据的研究。风险本身的研究非常微观,我们要通知大数据的方法,研究一个企业的质量数据与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一个区域的质量问题与该区域金融风险、经济增长风险之间的关系,建构一套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质量与具体产品质量风险之间的关联模型。我们院要研究质量数据与经济数据、经营数据的相互关系,要把质量观测数据、质量监测数据与经济发展数据关联起来,提出真正有突破意义的原创性大数据关联模型。
结论就是:微观产品的区域制造和国别品牌的研究、政府对微观质量的治理研究与质量大数据的三大研究领域,共同支撑宏观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