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一切”,这是米卢多年前任中国足球主教练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当时很多人还不太理解,认为足球主要是技战术问题,怎么会扯到看不见摸不着的态度呢?后来从中国男足运动员拥有亚洲一流的体能和不俗的技术,却不停地输球的现状背后,人们才理解了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态度是多么的令人不齿。
巴西以1:7的悬殊比分,败北给了德国,同样也是“态度决定一切”。巴西人拥有主场几乎一切的优势,较之于德国队,虽然有2名主力因伤缺阵,但却并不影响巴西与德国拥有同等的实力。但是,在这样的实力面前,巴西队输得完全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对抗。没有硬实力问题,却有软实力问题,那就是巴西的主教练至少没有对德国文化的深刻认知。巴西主教练排出的以进攻为主导的阵型,显然是既高估了自己实力,又低估了德国人足球文化的优势。巴西的伦巴足球,优点是自由而奔放,缺点是太自由,并且太奔放。这种自由而奔放的足球,如果碰到的是同样风格的对手,以巴西的实力毫无疑问具有胜算。但是,这种风格碰到了德国人,尤其在先输球后,注定将会从自由走向溃散。
德国的足球文化核心就是严格的纪律和钢铁般的意志,从场上你感受不到这是一支11人的队伍,而就像是融为一个人在战斗,相互之间的默契,滴水不漏的阵型,从头至尾清晰一致的战术逻辑,让我们叹为观止。面对这样一支虽然没有耀眼的明星,但集成起来却有强大系统能力的球队,巴西的自由和奔放当然就会变得不堪一击。这一点从巴西人失掉第1个球之后,后面连续的3个失球,就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实际上,第1个丢球并不是末日,如果第一个丢球是德国人,人们不会看到溃败,但是自由而奔放的巴西人丢了第1个球后,面对德国这样一个完整的战车,就注定只有溃散的结局。
足球的文化是德国文化在体育领域的一个缩影。二次大战几乎毁灭了德国一切有形的东西,但并没有毁灭德国的文化。德国民族是一个思考的民族,历来具有思辨的传统,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有很多都是来源于德国人的创造,康德、黑格尔和爱因斯坦这些大师,都是德国思辨文化的代表。一个常于思辨的民族,会形成近乎刻板的行为方式,以及对时间和纪律的严格遵守,特别是对细节的挑剔和近乎完美的追求。这样的文化铸造了德国足球的辉煌,德国足球和德国的轿车一样,都强调系统功能的配置,都追求细节的完美,这样的足球文化不一定有赏心悦目的娱乐明星,但却具有逻辑一致的可怕的哲学家,而这个世界上喧嚣一时的是娱乐,但影响恒久的却一定是思想。这就是德国足球背后的软实力,因为支撑德国足球的实际上是德国文化,当然更离不开德国市场化的足球俱乐部制度。
其实德国成功的不仅在足球,更成功的是“德国制造”,德国在近2000个工业制造的产品领域,都是世界的“隐形冠军”。也就是说,德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在这些领域都是领先的冠军。德国制造的冠军,与足球成功的背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德国文化的支撑。质量研究到最后,决定性的因素既不是技术,也不是制度,更不是管理,而是文化。这与质量的特性有很大关系,质量就是按照需求所制定出来的标准而制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控制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最不确定的就是制造这些产品的人。工业化就是专业化,而专业化只能要求一个人日复一日的重复某一个动作或某一个行为,这毫无疑问会让人产生厌倦感或枯燥感,而就是这样的厌倦和枯燥会让人的行为变形,从而导致质量的失控。人性都是一样的,这里面的区别只在于程度的大小,越是能够自控的人,越是思维严谨的人,行为失控的风险会越小,这就是德国制造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德国制造的背后,是拥有更为自律和更为思辨的德国文化,而这种文化才生长出绚丽的德国制造。
“中国制造”要真正的成为如“德国制造”一样的世界质量品牌,决定性的还是我们要形成严谨、苛刻、思辨、实证和逻辑一致的质量文化。靠形式主义的运动、漫无边际的口号、没有逻辑的管制和缺乏训练的工人与管理者,永远支撑不了“中国制造”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