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个月来,接待了很多来自不同机构的客人,他们来我们院主要是讨论一个问题,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坦率地讲,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我以前的信心是不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所谓转变职能,就是要把政府的大部分职能都转给市场和社会,只有那些市场做不了的、社会也做不了的事情,才是政府该做的事情。这句话从理论上来说很正确,这也正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所在。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非常难,难就难在它是要革政府自己的命,即要剥夺政府手上所拥有的权力。更直接的是,它的难处还在于,政府机构本身是有自己利益的,将权力转移出去,实际上就意味着利益的减少,而要减少部门的利益,毫无疑问会是一场影响深刻的革命。但是,几场讨论下来,我却发现,原本看起来非常难的政府职能转变,似乎并没有那么难,至少在讨论中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难。这些官员们不仅愿意把自己的权力转移出去,而且,他们所提出的转移力度之大,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有一个省级职能部门的领导直接对国家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说,你不要把权力下放给我,如果这个权力能够下放,那就说明它是可以取消的。既然这样,那还不如把这些下放的许可、行政审批都给取消了。这就让我太意外了,既然上级愿意将权力交给下级,那作为下级来说,这原本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但下级为什么却不愿意要这个权力,反而建议将其取消?再如,在讨论中,我总在想,政府的职能转变会不会是政府部门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继续将权力留在政府。但是,讨论的结果却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一项包括了6-7个环节的审批项目,讨论下来,大家却一致建议保留1-2个就可以了。以上的讨论,包括讨论的一些观点,如果不是我亲身参与,几乎认为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就是这些我认为几乎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官员们普遍认为,职能应该转移出去,过多的行政审批也确实应该取消,而且取消的建议力度远远超过了上面的目标。
这是为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认为那些原本不愿意放权的官员,却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力。
我在读博士期间所写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我的研究结果证明,改革往往发生在危机的时候,就是当一项体制运行不下去了,改革才会发生。大家看一看中国农村改革是怎么开始的,那就是因为农民辛辛苦苦地种了一年田,却连饭都吃不饱,只有改革才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包括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是这样发生的,那么多的国有企业,分布在那么多行业,最后大家都不赚钱,于是才有了上世纪90年代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才有今天国有企业的重新崛起。我国金融机构市场化的改革,也是因为按照国际标准,包括当时我国的一些国有银行,实际上都面临破产状态,但正是因为这个破产危机的出现,才有了中、农、工、建这四大银行的市场化改革。危机就是转机,一个体制只有当它出现很多问题时,才会发生改革,这条理论看来用来解释今天的行政职能改革依然有效。这些官员为什么都愿意转变职能呢?实际上,过多的权力拿在手上,对官员来说有没有利益,是很难说的。中国发展到今天,特别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官员再也不可能只拥有权力,而不承担责任,而责任实际上就是履行权力的代价。很多官员认为,权力固然很重要,但由于权力太多而带来的责任就更加让人不安。所以,与其去拥有这个权力,而承担那么多的责任,还不如放弃这个权力,同时也就免去了相关联的责任。我想,这就是目前政府部门由于太多的权力而带来的压力,在驱使这些官员理性地去权衡,到底是拥有太多权力而承担更多的责任?还是少一些权力,同时也少一份不应该承担的责任更可靠?虽然这样比较起来似乎有些庸俗,但是,人们实际上在决策一件事情时,权衡它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收益和成本的比较,也就是要看自己的所得和所失之比。所以,这就是具有审批权的政府官员,非常真诚地愿意放权的原因之一。
导致他们愿意放权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坚定的市场观念和价值观的改变。应该说,改革开放30多年,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套正确的发展观念,那就是人们从中国发展的实际中看到了市场的内涵,看到了市场的作用。我们会发现,凡是发展得好的领域,那一定是市场在起作用。中国发展到今天,很多政府官员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高等教育,他们既有对计划体制的感受,也有对市场体制的感受,这些官员普遍都具有较高的科学和知识素养,在这些科学和知识素养中,市场的知识和市场的观念,恐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在参加讨论的时候,非常惊喜地看到,这些政府官员所拥有的市场经济知识,显然是受过较系统的专业训练,包括要用类似博弈论、线性数学这样的知识,来分析政府管理责任、分析政府管理本身的时候,他们都掌握得非常娴熟。也正是这些知识及其所带来的价值观,让他们觉得,既然那些权力可能会阻碍市场的发展,倒不如放弃那些不必要的市场干预,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情。可见得,一个人的知识,一个人由于知识所带来的价值观,对权力的选择和对利益的取舍影响是非常大的。国家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尤其在高等教育中推进现代法制、现代市场经济的知识教育有多么重要。面对看似强大的不得了的既得利益,一个拥有正确知识和坚定信念的人,同样愿意去放弃这个权力,而让事物回归到正确的轨道和规律上来。
通过这一个月来,几次对政府转变职能的讨论,让我对本届政府所说的转变政府职能有了信心,这些信心就是来自于现有的管得过多的行政体制,实际上已经使得官员们学会了权衡,他们从另外一个成本收益的角度开始比较,愿意选择去放弃一些不必要的权力。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政府官员所拥有的市场经济的知识、现代的法制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应该用市场来解决市场的问题,政府应该回归它的本质,那就是去干市场和社会不愿意干的事情。正是因为这样的改变,让我以前对改革的一些悲观的看法也得到改变,所谓既得利益的固化,并不像我们想的那般牢不可破。实际上,职能行使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以及官员们的现代知识体系,特别是他们拥有的价值观,都在慢慢地消融那些看上去似乎牢不可破的既得利益。而这,就是我信心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