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牛市的暴涨在上证综指5100点后,就如蹦极一般垂直下落,到6月30日上午,上证综指已经跌穿3900点。创业板指数更是跌至2500点之下,在29日几乎全部临近跌停,很多前期神一般的股票,如东方财富都被腰斩。相信很多参与股市狂欢的人,此刻正陷入深度套牢或个人临近破产的境地。尤其是很多股民,包括一些年轻的股民,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作为质押放大几倍去炒股的,恐怕都要用未来多少年的努力才能填补今天的亏空。更极端的,当然就正如长沙的某位股民以跳楼来解套一样。
实际上,这次股票的暴跌,就正如从去年开始的暴涨一样,都属于“无厘头”现象。一个简单的证明就是,同样一个企业的股票在大陆的价格远高于在香港的价格,完全背离了同股同价的常识。同样简单的常识是,宏观经济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些上市的企业在短期内也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向好或向坏变化,即使是对场外配资或对场内融资融券的监管,也没有改变现金流充裕的环境,甚至就在28日,央妈还同时推出了降息降准的利好。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业板仅这两天就几乎跌去了15%。
如何解释这样一种近乎“妖异”的现象?还是从这一轮股票为什么会暴涨开始说起。从严格的科学理论来分析,股票的价格一定是围绕企业的价值来波动的,一个企业有好的利润,再加上一些好的预期,这只股票就会获得正常的上涨,也就是合理的市盈率,而且这个市盈率,也就是股票的投资回报率,会和市场的一般投资回报率相当。但是,这样的科学理论用来解释中国的股票市场,至少这20多年来都是不能被证实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中国的股票市场,历来就不是一个正常的资本投资市场,而是如吴敬琏先生说的一样更接近于“赌市”。什么是“赌市”,那就是一个人的赢必然建立在另外一个人输的基础上,也就是所谓的零和博弈。这一轮股市开初,恰恰就与中国整个经济的下滑相背离,完全来自于前些年发行过多钞票所带来的流动性泛滥,加之房地产市场的见顶,所以大量资金如洪水一般冲进股市。本来一个正常的资本市场,即使有太多的资金进入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大量的资金必然吸引大量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让整个股市的价格不会出现离开基本面的暴涨。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审批制的市场,必然导致股票供应的不足。于是,在过多的资金需求与过于短缺的股票供应之间,就出现资本市场不正常的离谱上涨。当然,这里面还要引入一段生动的故事,让人们更加坚信芝麻开门,比如互联网将彻底改变经济的形态,将使商业和市场的边界变得让人无法想象,于是无数的股民都会欲火焚身,奋力扑进互联网的美丽传说中,这样一轮牛市的暴涨就变成了现实!然而,故事总不能当饭吃,当人们发现创业板的市值已经高达130多倍时,心里的恐慌就开始蔓延。这个时候只要碰到一点风吹草动,诸如对配资的正常清理,人们就会完全没有理性的落荒而逃,而不管市场是否真的发生了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这就是这样一场看似“妖异”现象背后的实质。
实际上,目前股市的变化,还是由人心驱动的,也就是独特的国民性使然。中国人现在普遍存在“速度依赖症”,从宏观上来讲,经济增长速度只要一下来,就马上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加以刺激,而实际上这些政策都是短期性的,但是积习成瘾已经忘记了还有长期动力的存在。从微观上来讲,老百姓个人也有“速度依赖症”,那就是普遍希望一夜暴富,而且已经忘记了富裕的目的,财富的多少已经成了生活的目标,而不知道财富只是生活的手段。
这种投机心态浓厚的国民性,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敌人之一。无论是产品质量也好,还是经济增长质量也好,之所以上不去的重要原因,就是投机心态盛行。要把一个产品搞好,就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这不是短期就能见效的,而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个耐性,于是质量没上去,企业的利润和销售当然也上不去。要把经济增长质量搞上去,也同样需要以微观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为基础,这都不是一日之功,而同样很多官员也耐不住寂寞,只知道用短期的投资手段发展经济,于是经济的质量长期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从这里可以看出,想要速度吗?那就必须把质量做好,因为质量是数量的基础,只有质量好,经济增长才能保持更高的速度。
而要把质量搞上去,要抵御经济下行的压力,则需要改变我们的国民性,那就是从投机的心态提升为投资的心态,而且是长期投资的心态。
同样,这一轮股市的下跌,实际上是一件对股民进行投资教育的生动实践,那就是要摒弃投机的浮躁,回到企业价值分析的投资理性上来。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股市上扬的势头都没有改变,因为中国企业的基本面,也就是用创新来提升质量从而获得消费者需求的经营方式,正在被大部分企业家所接受,而这就是中国股市价值的基本面。只是这种价值,不是炒作和故事,而是来自于中国企业经营方式的根本性改变。
从投机到投资心态的改变,既是中国股市的未来,也是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