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针对新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基于这个角度而言,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一种创新。它既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分析来对现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成果创新,也是通过将已有的理论知识更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的理论创新。
本期专家视点,我想就如何更好的运用调查数据,完成好的学术论文进行一些探讨。
第一,描述性统计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很多人在写作论文时,常常习惯于将我们已有的资料进行简单的统计表达,而且这些统计表达还仅仅只是停留在对某个现象的描述,而不是用来验证我们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描述性统计就不能反映问题,但是,我们说学术论文写作的关键,就在于文中的描述性统计必须要能系统地、清楚地论证我们所提出的研究问题。例如,在论文写作中,我们可以对企业家精神进行描述性统计,甚至可以从各个维度的详细统计来描述企业家精神,但问题在于这些统计的最终目的是要说明什么。如果我们能通过描述性统计说明目前的经济下滑是由企业家精神所导致,那么,这才是有意义的描述性统计,否则就是没有意义的统计,只是材料和数据的简单堆砌。
第二,文献分析要服务于研究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章节,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篇论文的成功与否。我们说,文献综述并不是对已有文献的简单收集和罗列,而是围绕我们的研究问题,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有目的的分析与研究。我们要文献综述反映出研究问题在当前的研究现状,已经取得的一般性理论成果,目前可能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通过我们的论文研究可能对这些研究问题的创新点、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还应注意的是,当我们研究的问题与现有文献的部分研究结论出现矛盾时,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现有的文献,将我们的研究与这些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进而有理有据地提出我们的研究问题,通过这些系统的文献分析支撑我们的研究结论。
第三,数据的统计要突出内在逻辑性。数据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是通过某些看似简单的数据来揭示事物在某些方面的内在特征。数据统计有利于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目前,一些学术论文的写作中所使用的数据统计,很多都只是基于那些调查问卷问题的简单计算,而没有分析得出这些数据统计中的内在逻辑,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之所以被用在我们的论文中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即将数据统计沦落为一种庸俗的数据游戏。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作者本身并没有搞清楚这些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将这些数据运用到论文中,仅仅是为了让他们的论文有一些看似“合理”的依据,而并不是真正通过这些数据来说明和证明他们的研究问题。为此,我们在论文写作中,应该认真审视和检验所使用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尤其要搞清楚我们使用每一个数据的真正目的,要让这些数据成为真正的理论支撑,并不只是一个摆设。
第四,论文要以扎实的理论为基础。任何论文的写作都离不开实证,特别是我们要对论文进行基于数据的发现和检验。但是,我们说,对数据的分析则需要那些完整的、扎实的、人类共有的理论作为分析基础。理论支撑是一篇论文的基础,犹如我们构建房屋的根基。要写出一篇好的学术论文,首先就必须找要到你的理论支撑,进而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们所使用的数据,并对它们进行详细的、有逻辑性的理论研究和表达。
第五,论文要认真凝练政策建议。一篇论文的价值绝不是简单的数据统计,而是基于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了新的理论问题和理论发现,尤其是要基于这些理论发现进而提出真正有效的政策建议。目前,一些学术论文中缺少有效的政策分析与建议,作者在文中只是浅显地提出了一些不需要做任何研究就可以得出的建议,而且其中所提的很多建议大都是泛泛而论,甚至是空话、大话和废话。这样的研究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完全是在浪费资源,甚至是对我们院那些宝贵数据资源的亵渎。为此,在论文写作中,我们应当基于自身的研究结论凝练出真正有效的政策建议,而且这些政策建议的提出,也必须具有真正的创新性和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