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芳冰)近日,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官方网站公示信息获悉,我院罗连发副教授和宋时磊博士申报的两项课题获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资助。据悉,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共计1062项,武汉大学获批课题11项。
此前,2011年,我院程虹教授主持的“我国质量安全评价与网络预警方法研究”项目获批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于2015年初以免于鉴定的形式结项;2015年,程虹教授主持的“宏观经济整体和微观产品服务的质量‘双提高’机制研究”项目,又获批201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罗连发申报的“劳动力错配对制造业企业产品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课题,基于劳动力错配的视角,通过一手的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全面阐述劳动力错配的现状,实证量化分析劳动力错配与企业转型升级之间的相互关系。该课题不仅要研究劳动力错配对于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行为变化的影响,还旨在探索制造业的质量水平对劳动力错配可能产生的反向影响,进一步得出研究分析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没有促进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进行更高质量产品的生产的主要原因。该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新常态以来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为我国有效应对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加快企业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供政策参考。
宋时磊申报的“近代中日应对西方茶叶贸易质量规制的路径比较研究”课题,具体分析了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的东西方茶叶贸易的发展、英美等国家质量规制的设定,研究英美两国在茶叶贸易冲击下所各自采取的应对路径和模式,直接影响了这两个国家的近代化发展道路。该课题还创新性地引入信息不对理论,分析提出了中日近代对西方的茶叶贸易存在“信息不对称鸿沟”和“质量控制诅咒”的问题;将日本“共同体关系”(local communities)引入到对日本早期经产业模式发展的研究进而提出,“共同体关系”中的利益一致性,是日本明治以后各个产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