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昕洲)5月31日上午,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质量监管技术及安全风险信息系统支撑研究”结题会在北京外专大厦顺利召开。北京工业大学管理与系统工程研究所韩福荣教授等9位专家组成了项目验收专家组。我院院长程虹教授和项目课题组其他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程虹作为项目组负责人,从研究背景、技术路线、研究成果等方面详细汇报了该课题的总体研究情况。
该课题是由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办公厅及其政策研究室共同承担。通过对我国质检体制机制的历史溯源和国际比较,深入研究了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质检政策和思路;同时集中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质检工作的政府职能、权力配置、机构设置与运行方式;并针对性提出了质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路径和方向。此外,在实证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该项目还针对质量监管的关键前提——宏观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获取、识别和利用,应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构建了支撑科学质量监管的信息系统模型和平台的框架设计。通过对互联网上消费者评价的识别,以促进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风险为核心,建立了以消费者评价为基础的质量风险预警平台。
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组通过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在质检体制机制研究方面上取得重要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社会意义,对我国质检体制机制的发展以及质量监管技术方式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据悉,4月14日,程虹受邀在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第一期“质检大讲堂”暨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上,基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专题讲座,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支树平,在京党组成员孙大伟、王炜、陈钢、吴清海、张沁荣、田世宏参加,党组成员兼人事司司长李元平主持学习。4月7日以来,《中国质量报》《国门时报》连载20期,每期以半个版的内容,集中刊发了该课题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
该课题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形成了国内第一份全面深入研究质检体制机制的专著——《中国质检体制机制研究》,日前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根据我国现阶段质量安全状况和产品质量总体水平,集中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质检工作的政府职能、权力配置、机构设置与运行方式等,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质检体制机制的历史沿革、发展规律和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