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2014年“王力杯”中国好质量奖开展终期评审工作
发布时间:2014-12-23     字号: [小] [中] [大]

    (通讯员 李唐 )2014年“王力杯”中国好质量奖自11月27日全面启动以来,评选专家委员会成员秉承“深入挖掘中国质量发展规律代表性主体成功经验,专业分析参选主体对于中国质量发展的一般性理论贡献”的评选目标,坚持“专家评审、匿名投票”的评奖规则,相继完成质量公共服务奖、企业质量奖、质量社会组织奖、质量服务机构奖和质量公民奖等五大奖项的候选者提名与遴选工作。
    经过4次研讨会的热烈讨论,评选专家委员会成员充分结合媒体报道信息和理论研究文献,对于全部候选对象的质量创新贡献及其背后所体现的宏观质量发展的一般性规律进行深入的案例解读与理论分析,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好质量奖”候选对象提名分析材料。
    12月22日至23日,2014年“王力杯”中国好质量奖终评会在我院多功能厅举行。评选专家委员会成员分别对企业质量奖、质量公民奖、质量服务机构奖、质量社会组织奖和质量公共服务奖等5大奖项的14位候选对象进行案例分享和理论研讨,深入分析这些候选对象的质量创新贡献及其背后所体现的质量发展一般性规律。
    通过“专业质询”环节的激烈讨论,评选专家委员会对全部候选对象的质量创新特色和理论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并对质量作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动力”这一理论判断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通过“专家评审、匿名投票”的评选方式,评委专家对中国好质量奖企业质量奖、中国好质量奖质量公民奖、中国好质量奖质量服务机构奖、中国好质量奖质量社会组织奖和中国好质量奖质量公共服务奖等5个参评对象进行了第一轮终评。
    评选专家委员会主席、武汉大学质量院院长程虹教授表示,中国好质量奖的评选建立在“专家评审、专业分析”的理论基石上,通过对获奖对象质量创新贡献的学术挖掘,旨在推动企业主体的质量创新、增强质量公民的“消费者主权”意识、加速质量服务机构的市场化转型、促进质量社会组织的充分发育和质量行政监管部门的改革,为中国经济加快从“速度时代”向“质量时代”的转型贡献宏观质量管理学者的一份力量。本次中国好质量奖的评选工作,充分体现了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转型过程中,质量作为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作用,评选的过程也让评选专家充分体会到市场化力量、草根创新和企业家创新在推动质量发展方面的伟大作用。
    据悉,评选专家委员会成员将继续对候选对象的案例进行进一步补充和挖掘,将在2015年1月举办的“王力杯”中国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进行公布和分享。

    (更多关于“中国好质量奖”的相关信息,请关注我院网站后续内容)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332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