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8:30,我院2016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院多功能厅顺利举行。程虹院长全面总结了我院2016年度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院2017年重点工作进行了总体规划与部署。大会由宋琼副院长主持,全体师生参加会议。
2016年,是我院各项工作转型升级发展的元年。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高水平研究院、打造一流智库功能、构建一流的行政管理体系等“三个一流”建设目标,我院依托宏观质量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质检大讲堂、《宏观质量研究》期刊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库平台建设,协同国际国内专家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奋力打造国家级质量智库,科学研究、智库服务、国际化建设、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一定成效,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科研上,实现了数量与质量上的双提升,全年共计发表C刊及以上论文42篇(人均4.2篇),较2015年增长280%;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7项;获批科研项目13项,较2015年增长16%。其中,我院专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科研经费共计947.87万元(人均94.78万元)。我院专家发表的论文《质量创新:“十三五”发展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被《新华文摘》2016年第8期以6个整版进行全文转载。
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我院与斯坦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建立了常态化国际合作研究机制。3名教师受邀到斯坦福大学进行为期1年和3个月的学术访问,斯坦福大学召开了3场专题研讨会和系列学术研讨会,并与该校多位专家开展联合研究。
在智库服务上,主要是基于CEES数据核心资源实现集成化、规模化智库产出。以《珞珈发展智库》为平台,连续产出了51篇智库成果,向国家质检总局、广东和湖北的各级政府、各大企业进行报送,并均得到采纳与应用。
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国际化范式,通过“技术+艺术+价值观”的培养体系、常态化的价值观教育机制,在提升计量技术水平和计量逻辑能力的同时,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016年我院2名博士研究生获学术创新二等奖,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奖获奖率80%;2名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奖率达33%。
在期刊建设上,《宏观质量研究》期刊转载率达到24%;来稿篇数300篇,采稿率达到1:5;下载量新增12000余次,均篇下载量达到171次;论文基金占比达到81%;复合影响因子为1.326,排在同类期刊的第11位;综合影响因子为1.011,排在同类期刊的第8位。创刊三年半以来,截至2016年底历时三年半,共计出刊15期,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AM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武汉大学核心期刊(RCCSE),特别是已经顺利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程虹还结合2016年的具体工作,重点分析了我院目前在转型升级中主要面临战略思维能力落后、财力建设滞后、团队能力不足等问题。
对于2017年的工作,程虹强调,我院将在十周年到来之际,全院师生要用“三个坚持”的价值观,即坚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农民工一样劳作”的核心价值,坚持“努力到无能为力,奋斗到感动自己”的执行能力,坚持“资源有限,配置无限”的发展方式,成就我院“三个一流”。要深化国际合作机制,打造以质量创新为主题的新型智库,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要聚焦质量创新的重大问题研究,进一步提升国内论文质量,保持项目申报和研究良好势头,稳定提高数据调查综合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要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能力,强化教学质量和过程管理,实现我院质量人才培训业务的转型升级;要抓住《宏观质量研究》进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的契机,全力以赴提高论文质量,提升期刊的学术平台和学术引领功能,推动期刊国际化建设;要强化目标管理,提升部门和师生独立工作能力,整合宣传平台资源提升国际影响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师生业余生活,践行核心价值观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随后,我院2016年度的优秀先进教职工、研究生和先进集体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先进工作者标兵李唐老师在感言中表示,“学术的支撑在于一份信任,学术的奥妙在于一丝纯粹,学术的根本就是一份责任”,恰恰是以他为代表的一批质量院人身上所具备的这份简单的追求和朴实的勤奋,成就了我院的又一个收获之年。
“感恩是一种力量,也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品质。”程虹在总结讲话中表示,9年来,质量院人以感恩之心,凝聚了各类资源,通过目标决定行为,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农民工一样劳作”“努力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的价值观。
新的一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我院师生将一如既往地心怀感恩,在价值观的引领下,以务实工作创造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