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各项事业长足发展,成效显著,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道德典范。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在全院营造良好的创先争优工作氛围,根据武大质院文[2012] 30号文件《关于评选质量院2012年度道德模范(标兵)的通知》、武大质院文[2012] 31号文件《关于评选质量院2012年度优秀工作者(标兵)、先进集体的通知》和武大质院文[2012] 32号文件《关于评选质量院5周年院庆先进个人(标兵)的通知》精神,通过民主评议、严格遴选,经院务会研究决定,评选出17位先进工作者,其中,授予袁晓峰、郝伟同志“道德模范”称号,授予罗连发同志“道德模范标兵”称号,授予刘品山同志“优秀工作者标兵”称号。
为表彰先进,树立全院学习的榜样,我院于2013年1月18日,举行了2012年度优秀教职工先进事迹报告会,郝伟、袁晓峰、刘品山、罗英、罗连发等5位先进工作者代表在会上交流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现将5位先进工作者代表的先进事迹汇集如下,希望全院认真学习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共同促进我院工作更好地发展。
少一点抱怨,多一些实干
道德模范标兵:罗连发
任何一个岗位都是平凡的,而事业的空间却是无限的,我用质量院给我提供的这一岗位不断地去求索,从点滴做起,逐步靠近自己的梦想。刚到岗不到两周,我就赴浙江建德开展我院首个质量观测基地的调研,“万事开头难”,虽然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都只是理论层面的,真正一到现场各种问题不断地涌现在我们面前,怎样将抽样方案落到实处,找到真实的被访者,怎样把握访谈的技巧尽可能地降低被访者的厌烦情绪,怎样保证问卷的质量等等一个个的疑问接踵而至。有时一份问卷就要不停地访谈两个小时,还要及时地记录、检查以防止出错,我和同事们从不埋怨从不退缩,遇到任何问题只顾解决问题,不去抱怨问题。通过每天反思、总结、提高,慢慢地形成了固化的工作模式,从一开始的近两个小时到后来的四十分钟,极大地提高了访谈的效率。在三天的时间里,我认真地倾听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看法,热心地对待每一个被访者,耐心地解释每一个指标和问项,任何一个细节都不容许因为自己的失误原因而产生错误,因为我知道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导致一份废卷的产生,会给院里带来重大的损失,更为给日后的科研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建德调查回来以后,我根据调查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问卷修改、抽样方案改进、数据录入规范等与观测基地研究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具体的探索,其中大部分被采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调查的效率。
把工作本身当成快乐。2012年7月我院赴新疆调研,鉴于新疆地域宽广,要反映新疆的总体质量状况必须要对北疆和南疆同时进行调查,加之有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懂汉语,新疆的调查工作无疑是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是我们的团队中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敢于挑战敢于超越的精神。
暑期结束以后,面对全国各地的2000多个样本数据,数据库的建立要有大量其他规范性的工作要做,这是分析数据的必要前提,我埋头查找大量国内外其他大型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在指标编码、地区编码、数据录入的格式和规范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其过程是非常繁琐的,在短期内也见不到成效,但是我乐在其中,因为我深知只有把这些基础打牢,我们的数据分析才能事半功倍。在我的提议下,研究室同事共同攻关用EXCEL开发了简易可行的数据分析系统,使得每个地区的数据分析从原来数天完成的工作量,变成了几分钟。于是,我不断地提议开发一个质量观测数据管理平台,并提出了初始的设计想法,这一平台很快就要上线了。更可喜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院质量观测监测评价中心即将成立,对观测基地的建设也将更大规模地展开,看到这些成果中能有自己的点滴贡献我真的感到非常欣慰。
追求卓越不是空洞的,而是要每一天每一刻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也许我经常地变换自己的角色,有时我是个普通的调查员做着最为普通的问卷调查工作,有时我是一个协调员为调查工作中出现的细小问题出谋划策,有时我是个研究者沉浸于研究的痛并快乐中,有时我是个数据整理员,在数以万记的数据中检查每一个指标是否出错,有时我是个办事员要为了拿到一个文件在校办等三个小时……而永远不变的是,我是质量院的一员!很多事情也许和我的专业不相关,但只要是工作我都抱着十二分的热情去完成,不会做的就尽快去学习。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因此我要求自己以人之长补已之短,以已之长助人之短,只要是能够助力我院的发展的事情都是这个岗位所赋予我的工作,我都有义务去把它做好。
我始终认为体现一个人最大价值的地方不在于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付出了多少,这就是我热爱并愿意为这份工作付出的原因。在一个单位中个人的力量的微小的,但是只要专注地付出,哪怕是再微小的力量都可以集腋成裘,成就大事,我每天对自己的要求就是用自己的点滴付出去为我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爱岗敬业,从点滴做起
道德模范:郝伟
为了提前做好日常的各项行政服务工作,我坚持每天寒暑都能提前半个小时到单位,开启我院大门以及走道灯,检查厕所水电,并督促人员打卡情况;在下班前检查全院门窗水电关闭情况,待确定安全后方离开。
行政工作非常繁杂和琐碎,也时常会遇到一些非常着急的事情需及时办理。有时候因为在学校相关部门办理一件事情,经常需要耐心咨询和等待,也有时遇到相关部门人员因公务繁忙不搭理我的情况。
在工作中,我为人真诚、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不计较个人得失,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主动接受领导和同事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中的缺点。2012年,本人今年参与的大型接待和活动共计31次,组织全院相关培训工作,认真做好全院教职员工的后勤服务工作,并负责了院里的日常消防安全,对全院的日常安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消防检查。
在院庆期间,积极参与各项系列活动的前期筹备和组织工作,先后负责参与了10月28日结题会的会场布置、12月6日歌唱比赛的筹备工作、12月15日音乐会的车辆安排工作、12月28日庆典大会的筹备组织。为了将我院的院庆各项工作做到最好,期间,我经常加班到晚上9、10点,尤其是进入12月以来,我几乎每个周末都没有正常休息,主动加班完成院庆的各项任务,有力的保障了各项活动的完成。
作为综合办公室的唯一一个男同事,我主动义务的承担了值班任务,从搬到武大一直到现在从没有间断过,我爱人有一次不解地问我,这么勤快是为什么,我跟她说,这是我们作为行政人员最基本的工作职责,而且我其实也没干什么,只是比其他同事早到一点,晚走一点。由于我们办公室人员相对来说都是专人专岗,有时候在活动中,我经常会主动补台,在其他岗位上出现人力不足的情况下,主动进行帮忙。
虽然在院里这个大家庭上得到大家的肯定,但是我还是对自己的小家充满愧疚,尤其是对自己的小孩,下学期伊始,随着院庆工作紧锣密鼓的展开,我们综合办的事情越来越多,已经没有办法来带小孩,无奈之下送回了老家,虽然小孩还是能成长,但是作为父母却不能亲眼见证,不得不说是自己人生的遗憾。
非常感谢院领导和同事们给我的这个荣誉,其实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职员工,所做的工作非常有限,都只是一些细小的事情,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爱,令我非常感动,我将以此作为鼓励,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成绩。
在感恩中前行
院庆工作者标兵:罗英
用感恩之心服务质量院大局。罗英老师于2012年3月8日正式来到质量院工作,她深深感恩于质量院各位领导对她“高效率”的录用,也感恩于质量院这个聚集优秀人才的平台让自己得到成长与进步。带着这份感恩之情,她积极投入到质量院院庆的各项工作中,从不区分研究工作和行政工作,配合同事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在院庆中敢于担当,服务质量院工作大局,特别是在申请创办《质量研究》的过程中,她从无怨言,不仅认真起草申报材料,还承担了大量申报刊物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多次跟随院领导赴北京为申报刊物而奔走。作为一位年轻的妈妈,她因为院庆期间多次出差,牺牲了大量陪伴孩子、照顾孩子的时间。当远在北京的她给家里打电话,听到孩子在电话里喊着“妈妈,我想你”时,常常一个人默默流下酸楚的泪水 。但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她深知创办一本学术性刊物对于学院科研发展的重要性。正是这份感恩之心体悟到的责任感,让《质量研究》刊物的申报一步一步推进,并不断取得进展,而罗英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振奋与鼓舞,并深深体会到在质量院这个平台上,用心干事业,成就事业的成就与快乐。
用感恩之情奉献于院庆工作。在院庆中,罗英老师既是创办《质量研究》的材料撰写者,又是创办《质量研究》的行政推动人员;既是“宏观质量管理”研讨会上的报告人,又是院庆座次的排列者;既是院庆的接待人员,又是院庆庆典礼仪的补台者。是什么让这样一位科研人员在不同的角色之间切换,并一次又一次地在非科研工作中交出圆满的答卷?——感恩!对,正是内心对质量院这份深深的感恩之情,让罗英老师总是带着一份最朴素的想法——希望质量院越来越好,全身心地投入到院庆的各项工作中。也正是这份感恩之情,让罗英老师在院庆中不断超越自己,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非专业领域努力做出成绩。在《质量研究》的申报中,罗英老师运用自己行政法专业的灵敏度,以及对行政机关的了解,通过对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上对行政审批的信息公开,做出“近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创办刊物的行政审批的统计与分析”,科学分析了创办刊物审批的发展趋势,为申请创办刊物摸清了努力的方向。在院庆座次的排序中,她再次运用自己熟悉的行政组织法知识,并多次向供职于政府部门的同学电话咨询、请教,为圆满完成座次的排序这一重要工作几乎通宵达旦。正是感恩之情,孕育出奉献之举。
用感恩之力催生科研成果献礼院庆。感恩既是一份温暖内心的情感,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因为感恩,所以珍惜;因为感恩,所以奋进。对质量院的感恩之情,赋予了罗英老师不断奋进的力量。科研是研究人员的天职。罗英老师怀揣着对质量院的感恩之心,用感恩之力激励自己,努力耕耘科研。她觉得院庆既是隆重的庆典,也是学术的盛宴,学术成果相伴院庆。在这种想法的感召下,罗英老师不断地思考和写作,从分析学校现有权威期刊目录,寻找可能的突破口,到每天必读人民日报,寻找文章发表的规律,再到结合质量研究和自己的研究特长,敲定选题不断写作,这个过程凝聚了她作为一个质量院科研人员的探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未来,罗英老师充满了憧憬与希望。在感恩中继续前行,便是她给自己最好的规划。
放空自己、顺应规律、好的心态、好的状态
优秀工作者标兵:刘品山
在质量院文化的感染下,2012年头我从修改自己的QQ签名——“放空自己、顺应规律、好的心态、好的状态”开始,到天天写日记检讨自己的工作,做到持之以恒。我很庆幸加入这个集体、这个团队。今天能够获得如此荣誉,我真心的感动和感激。
加入质量院这个大家庭,感受他的成长与发展,并和一群优秀的同仁们一起并肩工作,大大地激发了我工作的动力,驱动我希望为质量院,为深度网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的责任,也让我由衷地感到开心和自豪。
今天,我能在能获得“优秀工作者标兵”这个荣誉,是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爱和包容的结果,更是质量院这个优秀的平台赋予的结果。正是因为处在质量院这个优秀的集体中,感受着他的价值观,我深感身上的责任,这种责任驱使我在工作中不怕吃苦、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给他人增添负担。2012年,我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我们这个集体的,是我们大家的。它们的取得,是因为有了武汉大学、 及深度网这个能为“我国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平台,才使得我们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是因为深度网这个团队的齐心协力、共同奋进的结果。
我非常庆幸加入到质量院这个集体、这个团队,在这里,收获更多的是知识、是充实、是责任、是感动、是心的回归、是感恩。我庆幸、感恩的是:我们有远见卓识、富有激情、社会责任感及远大抱负的事业领头人——程虹院长;我们拥有让人敬畏的武汉大学——这所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和资源平台;我们有 这个在国家质量领域的“独占鳌头”的科研及教育资源平台;我们有深度网这个能促进“我国质量发展”及“惠及百姓生活”的事业平台,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攻坚克难的团队及同仁。
懂得珍惜、知恩图报,是做人良知和本分,我会珍惜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这一切,并化作我未来工作的动力,倾我所能、与同仁们,在我们程虹院长的带领下,为实现共同的价值愿景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