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神秘雇员”
发布时间:2014-09-15     字号: [小] [中] [大]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福喜”肉事件,台湾“地沟油”事件,将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推向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次事件的主角不仅涉及大陆某些企业,更是延伸到了一向认为食品监管较好的美洲与台湾地区。这也充分说明了食品安全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公共问题。
    美国著名学者Kinsey教授研究认为食品链的每一个环节均与食品安全问题密切相关,并总结了影响食品安全的7个方面:一是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在种养殖过程中施用所带来的影响;二是农业环境资源,如空气、土壤、水等的污染;三是转基因等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带来的食品安全不确定性;四是食品添加剂在农产品加工及储存中的违规或超量施用;五是假冒伪劣、违法生产等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六是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七是科技进步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及技术带来的新挑战。而Christos Fotopoulos和Dimitrios Kafetzopoulos 运用帕累托分析,确定了HACCP中11个关键因素,占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76.03%,其中首要的四个因素都与雇员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雇员对有效实施HACCP至关重要,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分析“福喜”肉事件与台湾“地沟油”事件的原因,都是因为企业过度追求利益,而进行假冒伪劣、违法生产等造成的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这两个事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两家企业的产品供应并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而是通过食品链供应给下游的其他食品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产品供应而间接地面向市场中的消费者,使得食品的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加大,造成政府监管成本增加,效率低下。在随后的媒体跟踪与持续报道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这些涉事食品企业中,部分企业员工是知道事件的真实信息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选择了隐瞒,或者说社会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激励使其有动力去曝光相关信息。
    根据Christos Fotopoulos和Dimitrios Kafetzopoulos的研究,一味地加强政府的监管虽然不能说没有作用,但是边际效应递减。因此,从成本效益来看,食品安全的治理已经进入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必须发挥市场与社会的力量来进行治理。Christos Fotopoulos和Dimitrios Kafetzopoulos告诉我们,食品安全的四个关键因素都与雇员密切相关,那么怎样设计机制使得雇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进行食品安全的监督作用,是目前乃至未来都应充分考虑的问题。
    根据规定,任何食品企业都应建立自己的检验检测实验室,但是由于现有机制运行的问题,使得大多数食品企业,尤其是中小食品企业的实验室多为摆设,而没有发挥自检的功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这些实验室的作用,建立一个行业能食品互检机制,引发食品企业间的竞争与博弈,从而保障食品安全。简而言之,就是让食品企业之间互相抽检进行评价,降低政府的单一模式,发挥企业自制能力。
    再次,可以借鉴酒店”神秘顾客”评价制度,建立“神秘雇员”制度,由政府垂直单线管理,不仅可以保护这些“神秘雇员”的安全,而且可从神秘雇员得到及时的食品安全信息,从而降低政府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411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