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不间断地与质监部门的不同层面,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技术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座谈与讨论,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访谈与闲聊。分别就特种设备的安全与节能监管,食品安全检验,工业产品质量检验,出口产品检验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对不同的座谈专家提了同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企业你们最喜欢?企业最希望你们什么样的监管?”
不同的质监部门都针对他们所管辖的对象,通过案例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例如,为了给江苏昆山与吴江进出口检验检验局培训班讲课,我通过电话与2011级出入境检验检疫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讨论。其中一位同学举例说道:“深圳检验检疫局,对出口产品设置了预申报制度。有一家儿童用品企业,第一次接到法国的订单,当他拿着根据法国提供的成衣设计标准生产出来的童装样品,来到检验检疫部门进行预检时,这位老板对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说,这些是我们刚做好的部分货物。第一次做童装,第一次去欧洲,这是我们开拓欧洲市场迈出第一步!这批做好了,客户还会下更多的订单。看着这款梭织棉制婴儿短裤,打量着短裤腰部束带的长度,工作人员敏锐地意识到这款儿童服装的腰部束带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继续告知该企业负责人,‘欧盟今年已经通报召回多起类似产品,这种束带极易被夹在运行的交通工具上或被缠在游乐设备上,导致儿童受到伤害。’随后,检验检疫部门协助企业负责人与法国订货商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协调,避免了该企业对绳带安全标准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对订单进行科学审核和安全评估,而是直接按照客户提供款式和制单投入生产。此类货物一旦在国外发生事故,被通报召回或是索赔,对企业将是灭顶之灾。事后,该企业对检验检疫部门充满了感激之情。 ”
在南京特检局进行调研时,周国庆局长就锅炉的的安全与节能进行了精彩的案例分析。同一家工业企业,前期由于工作人员每次到企业都是通过国家附于的强制行政力,对企业进行就安全与节能方面有关的检验,通常仅给一个检验报告,基本就是告诉企业“合格与否”,而后收一笔检验费,有时候甚至就是去企业走一圈,形式上进行一些检验,收费走人,因此企业对检验人员十分反感。后期,特检局要求不但要给企业做检验,还要给企业“开药方”,也就是针对企业的安全与节能现状,给出不同的技术建议。这样一个简单的改变之后,很多企业开始主动联系特检局,让检验技术人员上门给予指导。
与2012级所带的研究闲聊的时候,他们也困惑他们的矛盾就是企业的配合度不高,并且经常由于给出“不合格”的评价与他们工作人员吵架,他们基本的一致想法就是要加大执法力度。我提示他们,如果你们作为企业负责人,每次去检验,就给出一个简单的“合格与否”的评价,你们是否反感,他们一致表示不能接受。因此,我建议他们在今后的工作能否对受检企业的检验报告最后加上一页技术建议,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并且企业也非常愿意看到。
通过上面案例的归纳,可以发现不管企业,技术人员与政府都统一的认识,检验是必要的,但是政府不能仅监管不提供服务,因为政府具有更多的能力与数据获取能力,能对企业起到引导作用,因此质量监管部门在现有的体制与制度环境下,应转向服务,哪怕一点小小的改观,都能对质量的总体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