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2014年的上半年度,全国发展最快的两个地区,一个是新疆,一个是湖北。湖北省上半年的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增速位列全国前列。第二季度与第一节度相比增速加快,在中部地区,不管是GDP的增速还是增量都排名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前期重大项目的落地有着直接的关系,来自湖北省统计局的数字表明,得益于去年下半年投产的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如80万吨乙烯、神农扩产,联想等等,这些新的投资和产值就拉动湖北省工业产值增长了3.3%。
问题也随之而来,今年上半年湖北省投资增幅有回落,新项目开工明显不足。上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只在第三产业有较快增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完成的投资相对都有所下降。面对这些新的情况,湖北省如何在今年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保持较快的增速,还是走向两位数以下的GDP增长常态,这是一个问题。另外,要实现工业倍增计划,工业增加值超过两万亿,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在压力下寻找新的出路,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寻找提质增效的方式,在脱贫致富上寻找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路径,不失为提升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建设中部崛起支点的两个质量支撑。
一、提高产品质量,建设产业质量竞争力支撑
武汉市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这在很长的时间段内都毋庸置疑。这不仅体现在武汉市一地的GDP就占了全湖北省的GDP的1/3以上,另一方面,湖北省的主要工业产业都集中在武汉市,如汽车、钢铁、化工、机械设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等等。湖北省的襄阳、十堰、宜昌等城市大都作为以武汉市为主导的产业链的一部分而被纳入了这一城市圈体系。武汉市的部分产业在全国来看都具有数量的优势,这些产业中的重要企业往往也是全国的领军企业。如汽车产业总产量仅落后上海、吉林等地,全国排名前三,而且东风公司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前列,并以武汉为中心建立了武汉——襄阳——十堰汽车零部件产业带。 现在作为湖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的汽车业,虽然产业发展历史较长,体量庞大,但从乘用车角度看档次还不够。如从国内轿车的每月销售排名来看,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都有不少品牌进入前10,而东风公司仅有东风日产的一个品牌排名第9,还不是在湖北省内生产的,其他品牌都排名靠后。这种量大而质不优的现象在湖北省的其他重要行业不乏例证。如果不能实现品质的提升,要想增长和增收,只能依靠投入增长,波动性较大,发展前景必然不明朗。依靠这些主导产业支撑的武汉市和省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质量也难以迈上新的台阶。由此,主导产业质量竞争力的提升是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撑之一。
二、提升脱贫质量,建设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支撑
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是武汉,以重点产业为基础,及产业链为纽带链接的产业带和城市圈是全省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以产品质量竞争力提升为要件,推动这些产业的提质增效,可以带来产业和湖北省城市圈层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双重功效。但是,另一方面,湖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较不平衡,国家的13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3个都与湖北省的边缘地区相连,如恩施州位处武陵山片区,房县、郧西等地位处秦巴山片区,还有位于大别山片区的红安、麻城等革命老区,这在全国各省市中是比较少见的。另外,湖北省自己还设立了一个幕阜山片区。更为重要的,湖北省位于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这些地区,贫困发生率过高,区域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过低,对湖北全省的较高贫困发生率也带来了较大影响。相对而言,这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游离于湖北省核心城市圈层之外,也被区隔在湖北省的核心产业链和体系边缘之外,更加难以从这些城市和产业的发展中受惠。但是,没有这些集中连片特困区域的脱贫致富,也难有湖北省整体的经济发展质量,从这些地区自身禀赋出发,筹谋规划,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类型,是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增长另一个主要支撑。
从中心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城市到农村,从中心区域到地理边缘,从既有支柱产业到新创产业,对于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和持续增长而言,主导产业的质量竞争力建设和贫困区域的脱贫质量提高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