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古典学者那里找找供给侧改革的支撑
发布时间:2016-02-25     字号: [小] [中] [大]

    供给侧改革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的重要路径,用官方的话语来说,就是用发展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办法,推进整个经济的结构性转型,扩大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如果说美国在里根总统、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时期所实施的一系列政府政策组合代表的是供给学派的政策方案,并且这些政策的实施确实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实践效果,相比较而言,供给学派本身对于经济学理论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理论创新。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无论是供给学派,还是我们所倡导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很多的理论基础已经由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提出并论证了。
    古典经济学者,如我们熟知的斯密、李嘉图等人,对于经济的认识并不像我们今天很多学者那样往往专注于其中的某一个领域,更不会如同有些现代学者那样,更多依赖的是纯粹的理论抽象来探究经济的规律,虽然这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经济学本身理论和方法的进步。古典学派的学者并非如此,且不必说李嘉图本人就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者,不然也不会从拿破仑的战败事件中通过股票投资和土地经营等手段成为当时的百万富翁,另一位代表人物斯密虽然没有那么多地从事经济生活实践,但其对于具体生产活动也绝非肤浅的旁观者,不然如何能够从制针厂的例子中抽象出精深的经济学原理?!这些古典学者的思想可以说对我们所处的整个经济系统进行了第一次完整的考察。在他们所处时代的经济生活特征与我们的时代有着全然的不同吗,恐怕并非如此。
    所谓完整的考察,当然不仅仅指他们的研究视角涉及了经济中的方方面面,也是指这些古典经济学家已经抽象出,并且论述了经济学理论的不同维度。在这其中,供给和需求就是经济学家对现实经济活动最为重要的理论抽象之一。同时,这一两分法也主导了长久以来的经济学分析的演进和经济政策的设计思路。古典学者并非忽视需求,但是他们认为国家财富的来源是劳动力、生产和不断增长的劳动生产率。斯密和李嘉图都坚信:“需求仅仅受限于生产”。显然,他们对于马尔萨斯所谓商品的生产存在过度供给,经济增长会从需求一侧受到约束的观点并不认同。李嘉图本人就从储蓄与商品需求、投资和商品需求,以及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这些角度对马尔萨斯的产出总体上会超过总有效需求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当然,这些古典学派学者的观点,我们现在将其归结为“萨伊定律”,这并不能归功于萨伊本人,而这是古典学派思想的精华部分之一。
    再结合古典学派学者的其他思想,显然这一定理所包含的政策含义,或者说具体的政策工具设计的原则也比较清晰了。古典学者秉持的对于市场能够协调大部分经济活动的信仰,是我们要求在供给侧改革中限定政府角色和活动领域的指南;古典学者对于竞争、秩序和协作关联的思想也是供给侧改革中市场经济活动有序运行的指针;古典学者所谓财富来源于劳动力生产率提升、而后者又来源于社会分工深化的观察同样也给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政策路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宏微观经济的主题,古典学派学者的智慧在当下的供给侧改革中应该受到重视并进一步发掘。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54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