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发布时间:2016-04-07     字号: [小] [中] [大]

    从经济增长的长期视角来看,不断提升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背后的驱动力——创新,是经济保持繁荣的关键。作为各种要素“新组合”的创新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就是说,在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有很多的机制,这些都将两者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首先,也是最为基础的,对于既存的企业而言,创新过程能够产生新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带来对于这些企业产品的需求增长。这种最原始意义上的创新可以是电脑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也可以是新的电脑型号的改进,也就是说可以是基础性的产品革新,也可以是增量意义的不断改进。同时,创新不仅仅以物质实体的形式体现,也可以表现为一个更好的“过程”,这种在一定意义上是抽象出来的创新,可以体现为大规模的供应链的重组,也可以是工厂车间的工序流程的改进。以过程和组织革新为表现形式的这一类创新为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带来了更高的效率。
    其次,创新除了对既有企业的这些效应之外,创新也可以是新的、更有效率的企业进入市场,甚至是位于技术前沿的企业的首次进入这个市场,这也都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其实,新的市场进入者对于行业中的已有企业而言,会产生“鲶鱼效应”,迫使后者提高组织效率或者增加产品创新的努力程度。再有,创新并不仅仅是新企业的进入,这一创造性毁灭过程往往伴随着旧的,低效率企业的退出,在动态的过程中提升了效率。这是一个不间断的循环流转过程,具有较高生产率的市场进入者对旧有的较低生产率企业的替代,通过投入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这个行业加总的生产率水平。
    另外,其实按照熊彼特所阐述的创新三部曲,即“发明-创新-扩散”这一过程来看,现有技术传播到新的企业、区域,或者创新制造的新知识在人群中、公司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传播,也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当前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垄断的市场结构无处不在,不管是公司还是国家,处于技术前沿的比重都非常低,对于“剩下的大多数”,技术创新主要都来自于吸收和利用已经在前面这些公司和国家实现的创新成果。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创新的扩散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可以是通过先进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可以是通过国际贸易,也可以是通过外包。
    创新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创新的形式丰富多彩,创新的门槛也越来越低,加之创新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多样,这就为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在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保障。同时,这也为精巧的、扶植创新的政策工具的设计和选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5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