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才开始将发明创造的成果有意识地形成新的产品和工业,并用于满足大众的需求,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意义日益显著。然而,将经济现象总结为经济规律总是面对着重大挑战。直到工业革命开始之后的差不多近两个世纪之后,熊彼特才将这一经济现象的本质与特征深刻地总结为“创新”。不过,似乎熊彼特所描绘的构成创新概念的各种“新组合”,其实内在暗含的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当中,包括现在,都有学者将创新的源泉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研发的推动力量。当然,这应该不是熊彼特描述这一“资本主义典型现象”的全部本意,不然他也不会那么决然地指出发明与创新之间的显著差异。
创新的源泉也可以是来源于市场和客户需求,最终以满足这种需求为结果评价的。来自斯坦福大学两位专门研究创新的经济学家的相关数据显示,根据他们总结的不同企业的案例找到的规律是:近年来,在美国发生的所有创新活动当中,其中由科学技术的发明来驱动的比例为略高于20%,而由市场需求驱动产生的技术创新所占的比重达到了接近50%,这一需求主要是来自终端的消费者。另外,生产过程的中间阶段,即中间产品的需求导致的技术创新的比重占到了30%强。在英国,这一创新驱动因素的分类与比重基本与美国类似,其中由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的创新占比略微超过了25%,而由市场中的消费者需求导致的创新占到了48%,这比美国技术创新中由消费者驱动所占的比重还要略微高一些。最后,在英国,由生产过程的需要推动的技术创新所占的比重大约在25%左右。
理论上,由消费者或者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需求所引致的创新可以成为创新活动的驱动因素,而且近期的实证研究更是表明,技术创新越来越转向由需求来驱动,尤其是消费者的在其中发挥的角色日益凸显重要性,在美国和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都成为了技术创新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
随着创新的动力根源可以在理论和实证上表达为来源于消费者和满足于消费者的需求。我们也可以在熊彼特经典的创新定义的基础上,对当前这个时代的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做出新的阐释,技术创新是一种创新,因为必然可以体现为各种要素的“新组合”。不过,本质的区别可能是,当代的技术创新,主要是企业家抓住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市场潜在盈利机会,重新组织起各种生产条件和投入要素,建立起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动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并以其生产成果满足消费者更高水平需求的创造性毁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