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有四大连片特困地区,分属不同的山区,即武陵山区、大别山区、秦巴山区和幕阜山。从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指标来看,这些连片特困区域的确实在经济发展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以秦山和大巴山片区来看,包括郧县、郧西县、竹山县、房山县这四县的城镇化率在2012年都还仅在35%以下。

图1 秦巴山区县市的城镇化
而在武陵山区的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和鹤峰县,城镇化的比重也都在35%以下。

图2武陵山区县市的城镇化
在湖北省境内的大别山区,包括孝昌县、大悟县、团风县、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和麻城市,城镇化水平也都在35%上下。

图3武陵山区县市的城镇化
除了以上这些国家设立的连片特困区域之外,还有湖北省自己认定的幕阜山片区,包括阳新,崇阳县、通山县和通城县。除了崇阳县2012年的城镇化率略微超过40%之外,其他县的城镇化率都同样在35%的水平。

图4幕阜山区各县的城镇化
从湖北省全省的水平来看,2012年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3.5%。由此,这些连片特困山区与本省平均水平相差接近20个百分点。除了较低的城镇化水平之外,这些连片贫困区域在三次产业的结构、农村居民的人均村收入、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和贷款的余额等指标与湖北省的平均水平都有较大的差异,更不用说与湖北省比较发达的区域之间的差别了。
与这些区域较低的城镇化水平,以及作者在前文中提到的较低的居民收入水平和较高的贫困发生率相对照的是四大山区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如大别山区的湖北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农副产品,区域内的罗田、英山、麻城等,都以一些重要的农产品和经济作物闻名。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位处秦巴山区的十堰市也是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了55%。被武陵山连片特困区域涵盖的湖北恩施州的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70%以上,享有“鄂西林海”等美誉。
守着森林和生态资源的宝藏,但却没有形成基于这些条件的财富增长。同时,这些地区的生态资源还潜在的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为的破坏,一方面是发展地区经济过程中由于工业化进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丰富的资源禀赋、农民的低收入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经济发展和本地的比较优势非常不协调。如何将这些连片特困区域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的经济优势,在这种转化的物质基础具备的前提之下,需要一些转化的制度条件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同样,在既有的扶贫方式基础上实现转变,发展基于区域特征的产业,也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