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13-12-30     字号: [小] [中] [大]

     历史上看,很多的质量安全危机和随之而来的质量安全治理的改革都是首先源自于食品行业。如美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带来的社会性恐慌催化了治理领域的巨大变革,这已有很多的研究,无需赘言。质量安全是企业绝不可回避的责任,对于生产食品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外延范围不尽相同,但是学者都认同遵循法律责任是底线,再往上有所谓的道德、伦理和慈善责任,等等。食品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当今社会面临着两个重大的挑战,即全球化和全流程化。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食品企业在一国受到世界各国竞争对手的挑战,消费者也以世界的标准要求食品的质量安全。同时,很多食品生产企业是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流通和销售,各国法定的要求存在差异。从全流程角度看,食品从田间到餐桌,中间的生产和流通环节越来越多,加之受到整个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控制的质量安全环节也日益增多和复杂。这些因素和食品对于消费者的普遍重要性交织在一起,对于食品企业的责任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企业履行质量安全的社会责任也有着全新的约束。
    人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本身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演进当中。从一个管理学的概念,到社会责任逐渐影响到经济学等不同学科领域;从一个概念的逻辑框架到可实证分析的指标体系;从价值理念到通过不同渠道实实在在约束企业的行为;从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提出,到其实质内容的界定、为社会的认可,再到现在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一个全球认同的理念,也不过就是100年的历史。而今天,不仅发达国家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而中国的企业不管是否参与国际市场的直接竞争,也越来越难以逃避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遵循。
    ISO26000的颁布和各国对于这一标准的重视和推行,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在认识的程度,理念的一致性、可操作性等等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虽然国际标准化组织一再强调这不是一个强制性的准则,也不用于第三方认证,也不是一个管理体系,但还是可以预期它的出现会成为企业和所有的社会组织自我衡量或者被评价自身行为的重要工具。而且ISO26000中的消费者问题部分本身就包括公平营销、信息和合同实践、保障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促进有益环境和社会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服务、支持和争议处理、消费者信息和隐私保护、接受基本产品和服务、可持续消费、教育和意识等等内容,这无疑是对包括食品企业在内的企业,甚至是所有组织都提出了更广泛的责任要求。
    在全球工业的新的发展背景中,在对于企业新的质量安全责任的要求中,在中国食品行业在当前中国宏观发展背景和中国消费者的群体性特征中,对于企业在食品这一领域履行其社会责任,需要在环境的认知、研究方法、机制设计等方面破旧立新,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整台有效保证食品提供者履行其社会责任的政策组合。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490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