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ard Bowen(1953)最早提出了企业应该自愿的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但是并没有清晰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内涵和范围。Caroll于1979年提出了一个接受范围比较大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对企业社会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社会对一个经济组织在经济、法律、伦理等四个方面的期望。质量安全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中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质量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越来越牢不可分。质量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是多维度且日益复杂的,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承担质量安全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对企业的经营结果和财务绩效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程度如何测量,影响的大小如何,这些对于企业质量安全社会责任的存疑就需要对企业质量安全社会责任承担的绩效进行测度以厘清。
目前学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的实证检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认为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其盈利能力更强,即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Jeff Frooman(1997)、Lee E.Preston & Douglas P.O'Bannon(1997)认为股市成绩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正相关。Ronald Roman et al(1999)则得出良好社会责任不会导致不良社会绩效的结论。另外一类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两个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Robert Ingram & Katherine B. Frazier(1980)的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其财务绩效呈负相关,根源在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成本,这一成本可能在短期内不能获得相应的财务回报,那么,如果没有外部条件支撑,这种状况就会使得企业在与那些不承担或者少关注社会责任的企业的竞争中位于不利的位置。第三类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其财务绩效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很难确定两者之间影响的方向和大小。
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已经比较模糊了,如果单独考量企业质量安全方面的社会责任,这与企业的经验成果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这基本上是一个实证问题,首先要考虑企业承担质量安全社会责任的测度问题,指标如何建立,如何获取有效的数据,其次是构建分析框架,设立检验模型。首先,企业质量安全社会责任需要涵盖企业质量安全或者质量伤害一类的指标,但是仅仅这些不足以反映其质量安全社会责任的其它方面,至少还要加入反映企业满足消费者质量需求的除生产过程以外的投入,另外企业在产品质量创新和提升上的努力也应该被纳入。其次,这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何?两者指标之间不一定是单向单维度的,也不一定是线性的,从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来看,目前对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分析框架。
ISO26000标准已经将质量安全明确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维度,但是理论和实证的分析依然是欠缺的,不足以支撑一些推行企业质量安全社会责任的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