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革命中的产品质量与消费者需求
发布时间:2012-09-15     字号: [小] [中] [大]

        现代人类社会经历了五次技术革命,已经走过了两次工业革命的阶段,目前正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阶段中,在欧美是“再工业化”,在中国是“新型工业化”,每一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都有不同的标志性特征,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正在不断的被发掘,但显著不同于以往技术和工业革命的是对消费者主权和消费者意愿的尊重,其中产品质量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双向动态关系就是集中的体现。
        在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和产业转移呈现加速态势的局面下,中国对于这一进程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参与程度不断深化,原来所依赖的依靠价格优势和价格竞争以求国际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的方式越来越走向末路,迫切要求我国建立更加坚实的国际竞争力基础,而质量竞争是价格竞争的对称,这就明确的指明了一条从质量角度来优化调整我国工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进出口的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次,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和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等一系列发展经济学研究成果都认为,随着经济增长和国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逐渐的提高,这就不仅需要我国的工业行业不断的研发、生产种类更多、品质更高的新一代的工业产品来丰富居民生活,还要工业化过程中注重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认真处理和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要求大异于传统工业化的价值观诉求,成为新工业革命内涵的一部分。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宏观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告诉我们,需求决定着生产和经济的均衡状态,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实际情况是,传统工业化的可持续增长常常遭遇需求增加无力的制约,而这种工业化内在的有过度追求数量扩张的倾向,在这个供需矛盾的双重挤压之下,宏观经济常常被迫陷入停滞的经济危机。从需求方面来看,人们的物质欲望提供了工业化的最终需求,但是在市场的不完全性、收入差距扩大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人类这种物质需求的增长空间往往不能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相匹配,需求的增长赶不上供应量的增长,这是经济危机产生的基本原因。解决危机的办法并非没有,微观经济理论中告诉我们,消费者的需求由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这两个因素决定,消费倾向的决定因素较多,但是产品质量的好坏差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两者之间体现了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进而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质量创新除了得到传统产品更新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带来的刺激消费者物质消费的增加以外,还可以创造大量非物质产品领域的最终需求,这就在多种维度上提供了需求的拉动效应。更进一步的,质量创新不仅使得产品特性在满足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方面不断提高,还延伸了产品和产业的生命周期,这对于工业化的稳定增长和形成良性的循环经济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历史经验已经表明,一国要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增长,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合理的消费率是必须的,而质量创新可以持久的提供消费需求。这样,工业产出的成果可对应长期有效的市场消费需求,从而保障了新工业革命的均衡发展。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242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