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旺斯:人,诗意的生活
——欧洲质量学术考察纪行之三
发布时间:2013-10-29     字号: [小] [中] [大]

    这次赴欧洲考察,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看看我国的中检集团(中国目前本土最大的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在欧洲的发展情况,所以专门去了位于法国南部的的马赛,该地拥有法国最大的国际贸易海港。
    说到马赛,很少有人在意,而说到马赛在普罗旺斯,很多人就既羡慕又惊讶。是的,普罗旺斯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大区,其北部以山地为主,南部则是濒临地中海的沿海地带。
    普罗旺斯之所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是因为它与浪漫相关联。一个是会引起很多人想象的薰衣草,另一个就是红酒。所以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个不同的普罗旺斯。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从薰衣草的汉语字面上,就可以联想到中国古典诗词中所描绘的一些女性形象,这种形象多少都带有一些浪漫,如唐朝诗人陈子良的“云影遥临盖,花气近熏衣”。我这次去感受的最多的还不是基于薰衣草的浪漫,而是人与自然的融合,特别是感受到了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
    尼斯是普罗旺斯大区海边的一个小城,有人这样说起尼斯:“Nice's nice, nice is Nice.”这个小城最吸引我的是她临海的山体,这个山体如果在中国一定是布满树木,一定不会让太多的人居住在山间,理由很简单,山是自然生态,而人的居住会损害山体。但是,我们一行乘车在尼斯海边的山中行驶前后半个小时,最令人心动的,就是山中连绵不绝的别墅。在山上的观景台,我们一行驻足大约半小时,看着这片地中海边上的山体,绿树之下掩映着黄墙红瓦的各式别墅,没有人愿意离去。我感悟到人只有与自然在一起共生,才称得上是诗意的栖居。实际上,在这片景致中,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正因为有人的居住和参与,自然才具有了灵性。如果自然只是外在于人的客体,那实际上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尼斯的山与人在一起,丝毫也没有损坏山的自然与生态。这带给我们国家环境质量的思考就是,山绝对不是完全与人相隔绝的自然保护区,恰恰相反,只有人的参与才会让山变得更加自然。当然,这背后还有产权的因素,这些别墅的主人必须拥有山体的权利,否则动辄不确定性奔来的“拆迁”,那就既不可能有如艺术品一样的建筑,也不可能有别墅主人对山体的保护。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环境质量,以及工程和服务质量,只要这些物体拥有真正的主人,这些主人就会把这些物体的质量搞好,因为质量是他们的利益所在。
    普罗旺斯薰衣草的魅力,只有当你走近她,你才能真切的感悟她。这一次我们去看了塞南克修道院旁的一片薰衣草,在静谧的石灰色的修道院旁,展开的是一片紫色的薰衣草,宗教的神性与自然的浪漫相融合,历史的积淀与生活的真实共一体。你会发现,薰衣草在普罗旺斯不仅是一片自然的存在,她更是赋予了人类的灵性和对未知的向往。所以,我们很多人想象中的薰衣草,并不是简单的加工后产品,而是在其中蕴含了自己对自然的想象,尤其是希望回归一种更贴近心灵的自由与自在。的确,当你站在教堂或修道院的旁边,也就是站在面向未来的精神世界中,看到现世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彩与浪漫,就会发现,人类的心灵总是在未来和现实中往返。因而,普罗旺斯的薰衣草所制成的各类产品,之所以能卖出更高的价钱,实际上是其中汇聚了普罗旺斯这个地区的灵性和文化。品质除了性能的完美之外,绝对离不开的是它的文化内涵。
    很多中国人来到普罗旺斯大区的戛纳,都会有一些失望,因为世界著名的戛纳电影节的颁奖所在地,其建筑似乎还不如中国内地一个县城的文化中心。然而,就是在这样一座小城,却成就了世界知名的电影奖。电影节这样的文化活动,为什么不在诸如巴黎这样的大都市,而会在戛纳这样的小城?这当然与中国人都喜欢在大城市搞大文化活动的思维相悖,但实际上,文化最需要的氛围不是大都会的人工背景,而是自然界。戛纳就是这样一个地中海北边的风景宜人的小城,电影本来就是人类造梦的产物,而梦当然要绽放在美丽的自然中。在整个地中海的沿岸,我只在戛纳下了海,走在沙滩上,回望近在咫尺的戛纳电影节的颁奖地,才感受到这个建筑,是将蔚蓝色的地中海当成了它的背景,这远比任何人造的建筑物都更为弘大。
    普罗旺斯还有一个地方与戛纳相似,那就是以戏剧节著称的阿维尼翁。阿维尼翁的断桥、城墙与教皇宫,甚至都显得有些陈旧,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城,却成了世界著名的戏剧节的所在地。每年7月,这座小城会有几百场不同的戏剧进行展演,很多展演就是在老教皇宫的城墙下的广场上。这些表演同样是以历史的建筑遗迹作为舞台,并不需要那些张扬的现代化剧场,或奢华的装饰物。我们这次去普罗旺斯的时候,正好有一群来自韩国的孩子们,在广场上表演自排的舞蹈,古老的历史与鲜活的生命在一起舞动,这样的场景不是靠人工的堆砌可以替代的。很多人在做质量的时候,都以为功能越先进越好,技术越前沿越好,但实际上,真正的经典就是不变,因为这样的不变满足了人们更永恒的精神需要。
    最后,还是要回到山体。普罗旺斯的北边基本上是连绵的群山,这些群山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一点也不逊色于尼斯、戛纳和马赛这些海边城市。在群山之间点缀着一个又一个的村镇,有些村镇就是在山峰的环抱之中,其中有许多都是法国最美丽乡村的代表。在我们的印象中,山村都是落后和残破的代名词,因而,在中国,我们经常听到的,是要鼓励居住在大山中的人们走出大山,走出大山似乎就是走出落后与愚昧。但普罗旺斯的山村,却给了我们完全相反的印象,这些山村的许多建筑都堪称艺术品,山村的布局完全与自然相融合,山体与建筑浑然一体。在这些村镇中,居住着大量的各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也有法国知名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引领着法国和欧洲的艺术时尚。实际上,很多知名的艺术家,包括梵高、高更和塞尚等大师,都曾经居住于此。写作《重返普罗旺斯》的作家彼得•梅尔,更是从喧嚣的纽约华尔街,来到普罗旺斯的这些山间村镇,去寻找和体会心灵的家园,追求的是一种舍得不计的生活品质。
    什么是品质?
    普罗旺斯的回答是:人,诗意的生活!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13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