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复兴大武汉
发布时间:2015-10-12     字号: [小] [中] [大]

    编者按:程虹于2015年9月29日,在武汉市委会议中心举行的“武汉市科技创新与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内容的整理稿。

 

    2014年武汉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过万亿元目标,成为我国中部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万亿大城。武汉以10069.48亿元的城市GDP,排名全国第8位,跃居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3位,仅次于广州和深圳。在武汉市实现历史性突破的过程中,质量要素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俨然已经成为武汉市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消费者购买一件产品或一项服务,其最终极目的就是为享受产品或服务带来的高品质。很多人都用过苹果手机,而且被其超强的用户体验感和良好的产品质量所深深吸引,进而成为了忠实“果粉”。但我们说,诸如苹果出品的系列产品,其高品质形成的背后需要强有力的高科技作为支撑。苹果出品的每一款产品就是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持续为消费者带来了越来越好的用户体验,进而形成并固化其产品的核心价值和优秀品质。拥有更高的技术质量优势,有助于企业创造出更高品质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进而提升其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换句话说,科技创新是提升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质量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然而,对于企业来说,要做到真正的大规模、原创性的技术突破难度较大,因为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成本。很多中小企业几乎无法独立完成这种技术创新,部分实力强的大企业虽然有能力实现这类技术创新,但从时间成本和无法预知的市场效果来说,通过长期原创性的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也并非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为此,现在很多企业纷纷通过实现技术上的“微创新”,也就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细节的创新与完善,提高产品的综合服务能力,进而实现产品的质量的整体提升。
    2015年,武汉大学联合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了大样本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通过对该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上,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尚有待进一步完善。从企业利润的回归分析来看,企业通过品牌、信用、国际标准和质量认证所实现的经济效益比他们通过技术研发投入实现的经济效益大(详见下表)。因为从消费者角度来说,相对于高科技的技术创新而言,良好的社会信用、品牌影响、质量认证等信息,能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评判出产品的真实质量。

    今年9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明确将武汉市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这是武汉市迎来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被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的万亿大城,武汉要实现全面创新改革的突破,就要抓住并利用好这次难得的制度机遇,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先试来实现重大的制度突破,推动质量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复兴大武汉。在具体的制度改革发展方面,我认为武汉市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开展。
    第一,加快推动团体标准。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方案》将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围之内,提出加强培育质量团体标准,并以此来激励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水平。
    标准是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国目前之所以仍大量存在低价竞争现象,就是因为我国的标准体制存在着问题。从国际发展来看,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非常重视团体类型标准的建立,并利用标准化的方法来控制价值链的高端。因为团体标准既是内生于市场主体的自身需要,又可以将先进的技术快速转化为标准的控制力,并通过对控制的标准来控制整个产业链,最终实现快速的产业创新和质量创新。我们说,只有能够带来市场收益的标准,才能让企业有动力持续地进行标准改进。武汉市要实现质量创新,就应该大力发展与武汉主导产业有关的团体标准,进而通过团体标准的不断竞争获取标准的话语权。
    第二,建立武汉的质量服务集团。质量服务的核心就是要对市场的供需双方提供质量信号,因为没有质量信号,供需双方的交易也就无法实现。现在,很多消费者热衷于购买日本和德国的产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都具有非常好的质量信号机制。武汉市目前有很多质量技术服务机构,但较为分散,管理体制也较为落后,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仍属于事业单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SGS、Intertek等国际质量技术机构,通过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年营业收入已经接近1000亿人民币。武汉市应加快改革,推进质量技术机构与政府脱钩,成立武汉市检测集团,完成质量技术机构的合并与整合。
    第三,推进产品的比较试验。比较试验是指通过对同一类型的不同品牌产品或服务,用同一标准、同一规则进行测试,并相互比较产品或服务优劣的一种行为。该试验方法通行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能充分体现消费者在事前对生产者产品质量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因为,消费者是比较试验的核心,是从事比较试验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更是测试标准的主要制订者和测试方法所模拟的参照系。德国的消费者杂志《TEST》和美国的消费者杂志《消费者报告》,作为比较试验机构向消费者提供质量服务,其广泛的发行量很好的满足了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消费需求。武汉市要推动质量事业的大发展,应该推进产品的比较试验,通过建立以消费者为主体的比较试验机构来比较并发布产品的质量信息。
    第四,发展质量大数据。经济数据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交易状况。而在产品交易的过程中,无论是产品的价格、交易量,还是产品交易的结构,也都反映了该产品的质量状况。质量大数据是经济数据的核心,武汉市目前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批高等学府和强大的科研力量,在质量大数据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来发展质量大数据产业,并通过该产业发展来掌握市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武汉大学在质量大数据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成功孵化质量大数据中心“深度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质量安全网络信息监测与预警服务平台,并已经为全国10多个地区政府、20000余家企业提供了实时、海量、深度的质量安全信息服务。
    第五,放开对职业技术人才落户的限制。我院开展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显示,人力资源是对企业经营发展最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职业技术人才资源。从德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德国制造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德国有一大批高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
    武汉市高校众多,人力资源雄厚,近年来在高素质人才引进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武汉要实现更大的发展,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的建设,就应该逐步放开对职业技术人才落户的限制,引进以武汉市产业结构相融的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为武汉的质量发展储备人力资源。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武汉市公租房配套政策,通过公租房建人才公寓等系列措施,为技术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吸引他们在武汉安家落户。
    有了以上这些制度的创新,我相信一定能加速推动武汉市尽快实现“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1720
Baidu
map